党思想特点报告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广大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又是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中,并且吸收了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内。如何把这样的党建设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教条主义的建党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是普遍的规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亦是如此。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身处的特殊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即根植于农村,在农民与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中进行自身建设,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道路是如此呢。“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第一,党的建设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紧密相关。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只有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才能解决革命的基本问题。在中国,革命的道路该怎样走。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得出结论:即中国与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2]即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所以,当**年大革命失败,革命的主力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后,中国共产党也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以农村为革命的基地。与此第1页共8页相适应的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也随之以乡村为主要阵地。第二,党的建设与革命任务紧密相联。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革命的中心任务,才能抓住某一时期关键性问题。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3]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要埋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必须彻底消灭封建主义这个敌人;而地主阶级是“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也是“一切反革命势力发生的最后原因”。所以,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是不会根本倒塌的。”[4]所以,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精力投入到农村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第三,中国社会阶级状况表明,要建设一个广大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广泛吸收农民及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以壮大党的队伍。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近代工业很不发达,产业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的比例极小,而最广大的人民是占社会人口80%的农民。这表明党在当时的无产阶级基础是不够强大和广泛的。尤其是**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转向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按照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建党经验来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不可能把党建设成为广大群众性的政党。因此,必须把党的建设的视野从只限于产业工人扩展到一切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使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从农民及小资产阶级中得到补充,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而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广大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中间蕴藏着强烈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他们“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和“最听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在长征后到达陕北时与斯诺的谈话中曾说到,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