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采掘设备1通用部分1.1紧固件1.1.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伤或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脱扣。1.1.2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1.1.3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应一致。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背冒)或其它防松装置。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螺母止动垫圈的包角应稳固;铁锁紧螺母时,其拉紧方向应和螺母旋转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1.1.4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的连接件光孔内部分不得少于两个螺距,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高出连接件的表面。1.1.5键不得松动,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1.2轴和轴承1.2.1轴无裂纹、损伤或锈蚀,运行时无异常振动。1.2.2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不超过表1-2-1的规定:1.2.3轴承润滑良好,不漏油,转动灵活,无异响。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表1-2-1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mm轴径或轴承内径滑动轴承(顶间隙)滚动轴承圆锥滚动轴承调整值允许值>30-500.250.200.05-0.120.20>50-800.300.250.06-0.140.25>80-1200.350.300.07-0.170.30>120-1800.400.35>180-2500.501.3齿轮1.3.1齿轮无断齿,齿面无裂纹或剥落.1.3.2点蚀坑面积不超过下列规定:a点蚀区高度接近齿高的100%;b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30%,长度占齿长的40%;c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70%,长度占齿长的10%.1.3.3齿面出现的胶合区,不得超过齿高的1/3,齿长的1/2.1.3.4齿厚磨损不超过下列规定:a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达硬化层的80%b软齿面齿轮,齿厚磨损为愿齿厚的15%c开式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25%1.3.5齿轮副啮合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a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b圆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50%c弧齿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30%-50%d蜗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e圆柱齿轮副、蜗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在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副应在齿面的中部并偏向小端。1.3.6齿轮的磨损、点蚀、胶合及接触斑点面积可以检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查,记录的有效期不超过规定的检修间隔期。1.4减速器1.4.1箱体无裂纹或变形,结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1.4.2运转平稳,无异响。1.4.3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面超过大齿轮直径约1/3,轴承润滑脂占油腔1/2-1/3。1.5联轴器1.5.1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联轴器端面间隙和同轴度mm型式端面间隙两轴同轴度径向位移倾斜%齿轮式≤2504~7≤0.20≤1.2>250~5007~12≤0.25>500~90012~18≤0.30弹性设备最大轴向窜量加2~4≤0.5≤1.2链式≤0.5木销≤1.0胶带20-60≤3.0≤1.51.5.2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25%,键和螺栓不松动.1.5.3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外径磨损后与孔径差不大于3mm,柱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1.5.4链式联轴器链轮无裂纹或严重咬伤,链轮齿厚磨损不超过3-5mm。1.5.5木销联轴器木销齐全,有防脱落装置。1.6“四不漏”的规定1.6.1不漏油:固定设备的静止结合部位无油迹,转动及滑动部位允许有有油迹,在擦干后3min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移动设备的固定结合部位允许有油迹,擦干后30s不见油;转动部位15min不成滴,非密闭转动部位不甩油。1.6.2不漏风:距压风管路、风包和风动工具100mm处,用手试验无明显感觉。1.6.3不漏水:静止的固定结合面不见水,转动部位允许滴水,但不成线。1.6.4不漏电:绝缘电阻符合下列要求,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1140V不低于60KΩ660V不低于30KΩ380V不低于15KΩ127V不低于10KΩ1.7电气设备1.7.1电动机、开关箱、电控设备、接地装置、电缆、电器及配线,符合标号“电气设备”分册完好标准的规定。1.7.2照明灯符合安全要求。1.8安全防护装置1.8.1一切容易碰到的裸露电器设备和设备外露的转动部分,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或场所,都应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1.8.2机房峒室应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1.9涂饰1.9.1机壳及外露金属表面(有镀层者除外)均应进行防腐处理,涂漆要与原出厂颜色一致。1.9.2设备的防护栏、油标、注油孔、油塞等,其外表应涂红色油漆,以引起注意。1.9.3压风管、水管、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