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4页油藏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相关表格填报说明(试行)一、基本概念、基础参数及计算公式1.动用含油面积----已开发储量含油外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即含纯油区面积与油水过渡带面积之和(单位:km2)。2.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油(气)的总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另一种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单位:104t)。OOIP=100*A*h*Φ(1-Swi)*ρo/Вoi式中:OOIP---原始石油地质储量,104tA---面积km2H---平均有效厚度,mSwi---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Ρo---地面油密度,t/m3Φ---孔隙度(小数)В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3.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单位:104t)。4.已开发地质储量:月度计算时用上年底累积开发储量;年度计算时用包括当年新投入开发储量的到本年底累积开发储量(单位:104t)。5.技术可采储量----是指依靠现有井网及工艺技术条件,获得的总产油量。水驱油藏一般测算到含水率98%,其它驱动类型油藏开采到技术废弃产量时的累积产油量(单位:104t)。6.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从油藏获得的最大经济产油量。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是采用投入产出平衡的基本经济原理,第2页共14页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4页根据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评价和油藏地面工程评价提供的技术参数与经济参数,编制出该油藏的现金流通表,计算该油藏在累积净现值大于零,而年净现金流等于零年份时的累积产油量。对新开发油藏来说,此产量是该油藏的经济可采储量;对已开发的油藏来说,则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单位:104t)。7.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单位:104t)。8.剩余可采储量丰度----是指油(气)田单位面积所含的剩余可采储量(单位:104t/km2)。9.采收率-----可采储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率(单位:%)。10.采收率(%)=[最终可采出的油(气)量(万吨)/地质储量(万吨)]*10011.剩余可采储量变化率----剩余可采储量变化率=[年末剩余可采储量(万吨)+年产油(气)量(万吨)]/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万吨)。12.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单位:%)。13.采油(液)速度----年采出油(液)量与地质储量之比(用核实产量计算。月度用折算采油(液)速度,年度用实际采油(液)速度)(单位:%)。14.剩余可采储量采油(液)速度-----是指当年核实年产油(液)量除以上年末的剩余可采储量之值(用核实产量计算。月度用折算采油(液)速度,年度用实际采油(液)速度)(单位:%)。(采出可采储量50%前后地下油水分布和开采难度相差很大,应按采出可采储量50%前和采出可采储量50%后两个阶段,分别制定分类标准)。折算采油(液)速度=当月平均日产油(液)水平×365天已开发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00%采出程度=累积产油量已开发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00%实际采油(液)速度=年产油(液)量已开发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00%第3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4页15.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摄氏20度,0.1MPa)每立方米的原油质量。16.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摄氏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摄氏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17.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单位:厘泊(cP)或毫帕·秒(mPa·s)1cP=1mPa·s)。18.渗透率----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m2或μm2)。19.绝对渗透率----绝对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