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内帮扶改善调研报告一、农村困难党员“三多”特征明显(一)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中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大部分党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二)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农村困难党员一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三)从日常生活收支结构来看,经济收入偏低的多。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普遍不太好,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当前,农村家庭的主要开支除正常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寻医问药等费用。二、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党员生活困难通过调研和分析,出现农村困难党员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既有农村困难党员自身年龄偏大、身体病残、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和致富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外,也有当前帮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一)从党员个人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调查中,80%以上的困难党员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而且还要承受因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生活十分困难。二是因“养”致贫。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因“能”致贫。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困难党员,家庭收入不高,创新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弱导致贫困。部分党员无一技之长,不愿积极学习,变成困难党员。(二)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在构建过程中暴露的一些薄弱环节也是导致农村党员困难的重要深层次原因。一是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认识不深。通过调查,有些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些力能所及的帮扶工作,但有一些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认识有误区,认为困难党员是负担,第1页共4页很少深入到基层与他们直接接触和交流。同时,部分困难党员自强自立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依靠自身努力来摆脱贫困的信心。二是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虽然目前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困难党员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内工作经费或上级拨款,如党费、慰问经费等。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三是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实。良好的工作机制是保障帮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帮扶机制运行中主要存在“三难”:帮扶的对象确定难。有的地方台帐不齐全,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进行分类,对困难党员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致使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有不同程度的“拍脑袋”决议现象存在。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村党支部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党内帮扶活动,但有的村党支部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致使党员致富本领不高。同时,在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发展党员不力。有些地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标准不高,对党员的结构素质和致富本领不太重视,盲目发展了一些脱贫、致富潜能不大的党员。帮扶的效果显现难。有些村党支部除了上级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党员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反而使部分党员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三、目前帮扶工作存在问题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帮扶资金缺乏。目前,仅靠上级补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初步解决一些困难党员吃和住的短期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发展资金,他们摆脱贫困仍十分困难。(二)帮扶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的帮扶机制还不完善,没第2页共4页有从宏观上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各部门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三)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还没有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困难党员的良好舆论氛围。四、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