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年5月25日,随“鹊桥”中继卫星一同发射的“龙江二号”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图1)。“龙江二号”装载低频射电频谱仪,当它运行到月球背对地球一面时,就开机观测,并记录数据;当它运行到月球正对地球一面时,将数据传回地球。其探测工作将弥补频率30MHz以下的超长波波段天文观测的空白。据此完成1~3题。图11.月球是A.恒星B.行星C.星云D.卫星2.易对“龙江二号”与地球的通信产生干扰的是A.陨石撞击B.火山活动C.太阳活动D.臭氧层空洞3.“龙江二号”卫星在月背可以更好的对宇宙进行电磁波超长波波段探测的原因是A.地球电磁干扰小B.宇宙辐射强C.太阳活动干扰小D.月球引力小图2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图24.图2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A.密度、温度、盐度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5.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A.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B.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D.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图3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①②③④图36.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7.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图4为四种常见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①②②④图48.图4中①②③④的地貌景观依次是A.冲积扇、石林、风蚀蘑菇、沙丘B.河口三角洲、石林、风蚀蘑菇、沙丘C.河口三角洲、石林、风蚀蘑菇、沙滩D.冲积扇、峡谷、风蚀蘑菇、沙滩9.④地貌景观中的M坡是A.坡度较大的背风坡B.坡度较小的背风坡C.坡度较大的迎风坡D.坡度较小的迎风坡10.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表崎岖B.②-地表水易漏失C.③-气候湿润D.④-太阳辐射较弱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大气做强烈的旋转辐合上升运动),伴有强风和暴雨。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和地转偏向力等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强度有显著变化。图5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图51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是①海域水体较深,存储热量多②海域水体较浅,受热增温幅度大③海域封闭,热量流失少④来自低纬的洋流汇入增温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的强度变化及其原因是A.增强水温高增温明显B.增强地转偏向力增强C.减弱下垫面摩擦力大D.减弱地转偏向力减弱13.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洪涝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图6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4~15题。图614.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A.T1B.T2C.T3D.T415.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A.Q1减少,Q2增加B.Q1增加,Q2减少C.Q2减少,Q3增加D.Q2增加,Q3减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由于绿洲与荒漠的下垫面性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