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改造实施方案北善应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意义和原则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将乡镇初中及县直校、联校要将区域内小学校舍现状全面摸清,充分考虑我县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和校园建设的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县中小学危房的分布状况、危险程度和房屋用途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对农村中小学校舍分年度、分步骤进行改造。(二)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的原则。为保证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要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确定校舍改造项目学校。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中不保留的学校,不纳入维修改造范围,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存在的危房在过渡期内不出现任何问题。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中保留的学校,在对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合并后学校的师生增员、校舍扩容等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三)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工程项目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进行建设,严禁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建设,农村小学的建筑以平房为主。在科学规划、设计及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改造中新建的校舍使用寿命须在50年以上。(四)坚持项目管理的原则。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实第1页共4页行项目管理,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并据实编制项目预算,确保预算不留缺口,做到建设不留尾巴,改造一所,完成一所。二、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范围、目标和实施步骤根据省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自2006年开始每年由中央和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全县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校舍进行维修改造(重点用于d级危房),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维修改造的顺序依次为d级、c级、b级。对于今后新增危房亦按照本办法规定精神予以解决,切实保证师生安全。三、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机构和职责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管理实行以县为主,主要职责如下:县级职能部门负责农村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对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排查、核实和鉴定,编制改造实施方案,指导项目学校填报申请维修改造资金的有关材料,审核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项目设计、招(议)标、土建施工、委托监理、质量检查、竣工验收等;落实本级应负担的资金,设立资金专户,并负责专户资金的调度和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和及时拨付;加强对现有危房的管理和改造,确保校舍安全;检查、督促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进展情况等。项目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据实填报申请维修改造资金的有关资料。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工作程序和资金保障(一)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维修改造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如下:1、各中心校制定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县教体科局统一考虑初中布局调整,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2、县教体科局牵头,会同财政局、发改局、城建局等部门第2页共4页对全县中小学危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核实,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3、由学校据实填报申请维修改造资金的有关材料,并上报县教体科局、财政局。4、县教体科局、财政局根据校舍维修改造总体规划、农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