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报告的写法第三讲报告的写作第一节报告的概述报告,是下级机关或部门、企事业单位向上级机关或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它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都广泛采用的重要上行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是下级机关呈送上级机关的上行文种,中下级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和部门常会用到这一文种。报告的用途十分广泛,具体地说,报告可以用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例如,《大兴安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总结报告》,是国务院大兴安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领导小组写给国务院的报告,其作用就是使国务院全面掌握大兴安岭火灾之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进行的状况;报告也可以用来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比如,《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是铁道部写给国务院的报告,其作用是使国务院及时地了解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原因、损失及应吸取的教训和对责任者的处分等有关情况。此外,报告还可以用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比如,《关于××同志提职的报告》,就是就上级机关对某一事项的询问,告知上级机关本单位对这一事项的安排的报告。报告通常分为。综合报告、会议报告、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呈送报告、述职报告等。(1)综合报告。综合报告,是为使上级机关全面了解工作状况或有关情况而制发的报告。内容全面,带有工作总结的某些特征,是这类报告的特点。(2)会议报告。会议报告,是会议上陈述工作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时使用的一种含有建议会议通过或报送上级机关参考的上行公文。(3)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在向上级机关汇报例行工作或临第1页共7页时性工作情况时使用的上行公文。(4)情况报告。情况报告,在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中发生或发现某些情况和问题时使用的上行公文。(5)建议报告。建议报告,是下级机关就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专门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时使用的一种上行公文。(6)答复报告。答复报告,是针对上级机关的询问而汇报有关情况的一种上行公文。(7)呈送报告。呈送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时加在前面的一种上行公文。(8)述职报告。述职报告,是领导干部依据自己的职务要求,就一定时期内的任职目标,向选举或任命机构、上级领导机关、主管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干部群众,汇报自己履行岗位责任情况的书面报告。第二节报告的写作技巧1.报告的写作格式报告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等部分构成。(l)标题。报告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事由+文种”的形式;二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形式,如“xx分行关于20XXxx的报告”。有的报告内容紧急,则在标题中的“报告”前冠以“紧急”字样。(2)主送机关。行政机关的报告,主送机关尽量要少,一般只送一个上级机关即可。但行政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情况比较多见,只报送其中一个上级机关显然不妥,因此,有时主送机关可以不止一个。作为党的机关公文的报告,要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3)正文。报告的正文分引据、主体、结语三部分。①引掘。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可用起句立意法。即一开始就简明扼要地将一定时间内工作的有关情况如依据、目的、总的行动及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一概述,以点明全文主旨。通常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承上启下,领起下文。②主体。即报告事项部分,也是正文的核心,要叙述报告第2页共7页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多、篇幅长,可采用分题式、分条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对于工作报告,应将各方面工作的主要情况并列分段地一一加以表述,即阐明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效果等。再写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然后概括出基本经验。要以数字和事实说话,内容既翔实又概括。对于问题报告,侧重写明问题状况及其来龙去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说明其后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对于答复报告,则应强调针对性,紧紧围绕上级的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