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第五章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方法第一节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人类对害虫的管理策略大致分4个主要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防治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提出综合防治(integratedcontrol)的原则。农业技术防治(灌溉、轮作、选用抗性品种等)+农药或引用天敌,配合人工捕捉等机械方法。此阶段强调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研究。二、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1946年开始大面积使用DDT,相继六六六、氯丹、毒杀芬等一系列高效、持久的有机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发挥巨大作用。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农药合并症”。虫害损失并未因大量使用农药而下降。三、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很多害虫防治的新策略,主要包括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管理、大面积种群管理等。(一)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Stern等于1959年最早提出害虫综合防治(integratedpestcontrol,IPC),1972年将IPC改为IPM。定义: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使用生物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的目的(马世骏,1979年)。特点:1、生态学观点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效果,立足于整个生态系统。2、经济学观点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求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净活动收益=挽救资源的价值-活动费用。3、容忍哲学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强调自然控制因子,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力求少用或不用农药,不造成环境污染。IPM的局限性:(1)综合管理着重强调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包括生物的、化学的及经营管理措施,对如何提高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不够,主要是考虑害虫发生时如何防治,而不是强调如何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2)综合管理中的经济阈值是基于害虫发生危害引起经济损失时的虫口密度,没有考虑害虫的发生趋势,相当于火燃起来了才救火,而不是消灭每一个火星.(3)综合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着重压低虫口密度于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没有考虑这些措施的长期作用,没有把每一个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因子,所以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虫灾的现象.一些生物剂或天敌被当成农药一样使用,Tshernyshev(1995)认为大量释放天敌,对系统稳定性是有害的。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上述局限性,使它不能满足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需要.(二)全部种群管理(totalpopulationmanagement,IPM)其哲学基础是消灭哲学昆虫学家张宗炳(1988)曾比较IPM和TPM:⒈TPM主要针对卫生害虫,也针对少数危害严重的大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杨干象。对第2页共15页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5页多数农林害虫实行IPM。⒉对化学防治的态度。都反对单纯使用化学农药,TPM主张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不育技术;IPM则考虑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⒊对生物防治的态度。IPM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助增自然控制。TPM不反对生物防治,但怀疑态度。⒋费用和收益上,TPM更注重长期效益,IPM多考虑短期效益。⒌TPM注重消灭技术,,而IPM着重于生态学原则。四、森林保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90年代以来提出的主要策略有森林保健FHP、害虫生态管理EPM、害虫可持续控制SPM、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FM等。(一)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为了满足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需要,Tshernyshev(1995)提出了有害生物的生态管理(EPM).EPM在充分吸收IPM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对系统进行监测、预测的基础上,以系统失去平衡时的虫口密度为阈值,于害虫暴发的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采取措施,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进行防治。由于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