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四川是西部的大省,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科技教育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新技术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科教兴川的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四川省的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四川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建设科技城是国内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不失时机地启动绵阳科技城建设,发挥绵阳的科技和军转民优势,把绵阳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对于带动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四川省经济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对于探索西部内陆省份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绵阳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四川省区划调整后,其经济总量仅次于成都,在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绵阳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有一大批实力很强的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于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交通便捷,城市建设已形成较好基础,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切实可行的。本纲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国际国内科技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委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经反复研究讨论形成。第一章绵阳科技城建设目标第一节区域范围和基础条件绵阳科技城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北部,距成都110公里,以绵阳城区为中心,规划建设面积80平方公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基础条件:一、经济基础。1999年绵阳市GDP总量311亿元,其中科技城区域内GDP155.5亿元,人均GDP2.7万元。二、科技基础。绵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校6所,大中型骨干企业50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两院院士21人,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三、城市基础。绵阳科技城现有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建市10多年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铁路、机场等建设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城市绿化覆盖率32.48%、人均居住面积13.68平方米。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四、体制基础。绵阳是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四川省"两个转变"试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节指导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按照"绵阳实际+国际标准和惯例+创新"的发展模式,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全面开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教育为基础、人才为根本、着力抓好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加强军民结合、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员潜能。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绵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三节功能定位创新功能:成为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观纪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集聚功能:依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投资者的热土,资本、技术、人才、信息与知识的集聚地。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