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精英主导下的参与式治理——权威与民主关系视角下的村治模式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方位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自我努力去实现。在村庄内部的自我治理中,《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法律上赋予了村庄自我发展的空间,村治精英和村民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他们是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不同作用。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是决定村庄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在村庄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主要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一、精英与村治精英“精英”(Elite)一词的原意是“年收获中的最佳部分”,其转意是“经过挑选的合格者”。帕累托从个体在所属群体中的能力角度,把精英定义为最强有力、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1]莫斯卡从“统治阶级”和“非统治阶级”的二元社会结构角度把精英定义为少数行使所有社会职能、垄断权力并且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的统治阶级。[2]拉斯韦尔从个体渴望获取的价值角度把精英定义为在可望获取的价值中包括尊重、收入、安全等各方面可以取得最多的人。[3]他们分别从能力、权力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对精英进行不同界定,但都承认精英具有特殊才能,是单位群体中的“佼佼者”。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国内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早已把西方的精英理论运用到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中,并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界定了农村精英的概念。徐勇、卢福营等人把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具有超凡能力,取得显著成就,并进入社区政治生活的“能人”称为精英;仝志辉把在小群体的交往实践中,那些比其他成员更能调动更多社会资源获得更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人称为精英。此外还有许多学者界定了农村精英的定义其共同点都承认精英是在农村社区中有特殊才能、对农村社会有特殊贡献、对农村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农村精英一般被分为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三类,经济精英是在农村中先富起来,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如为村庄经济发展寻找市场机遇,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村庄公益事业出钱出物等。社会精英主要是指因为个人的品德和知识、经验等在社会的公共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如主持村民各家的红白喜事,调解民事纠纷,充当民间交流的中间人等。政治精英是指掌握村庄公共权力,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发挥领导、管理、决策、整合功能的人,如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等。本文所说的精英特指村治精英,村治精英是指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基础好、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掌握村庄公共权力的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们掌握村级公共权力且在村级治理中发挥重要的领导和管理功能,对村庄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在某方面拥有资源优势的村民,如果未能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村庄生产生活的相应领域产生影响,不属于村治精英;一个拥有制度赋予的政治资源的村干部,如果在村庄建设和政治生活中碌碌无为,也不属于村治精英。在当代中国农村,村治精英应该具备经济精英、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三位一体的特征,这些人首先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超前的市场意识,有适应市场经济的魄力和能力,是村庄内部的先富群体;其次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农村社会中发挥作用,如为农村经济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发展出谋划策,为村庄公益事业建设出钱出物,为贫困村民提供救济,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在农村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人格魅力;第三需要政治舞台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追求,而且他们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农村政治生活表现出了很大兴趣,积极参与村级公共权力的竞选,愿意发挥自己的才能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二、村治中的精英主导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