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博览群书,创新阅读,是当前和今后的一种学习的趋势,而传统读书观念已无法造就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他把课外阅读当作风,比作帆。有了风,有了帆,船才能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我对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活动,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当今小学生的阅读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家庭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而后加以分析整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调查时间:2013年4月调查地点:哈密市第七小学调查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以及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调查方法:对三、四、五、六年级各班的12---15名学生、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抽样调查和跟踪调查。调查实施:(一)调查内容:学生对读书兴趣跟踪调查;读什么样的书调查。读书方式调查。读书习惯调查。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调查。阅读量调查。(二)调查对象:对三到六年级每班12---15名学生。(三)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座谈等。调查中,回收问卷100份(每班12---15份)基本情况如下。调查结果及分析:一选择题调查分析:读书兴趣调查:学生普遍比较喜欢阅读,都乐意通过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开拓自己的视野,95%的学生都能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大多通过读书籍、读报刊的方式获得知识,仅有6%学生选择网络和其他方式阅读。67%的学生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选择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调查:学生读的书涉及面广,26%的学生爱读学习辅导类书籍,40%的学生爱读故事类书籍,科普类、语文课本、人物传记等占少数。93%的学生喜欢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书。全是文字的书不大受学生欢迎。86%的学生喜欢读古诗文。读书方式调查:40%读书时能根据文章内容调整阅读速度。93%的学生都是随性阅读。60%的学生阅读时选择默读,13%的学生则喜欢出声朗读,86%的学生能通过略读大概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有一半学生阅读的方式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书习惯调查:26%的学生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能经常和别人谈论甚至争论书中看到的人和事。93%的学生阅读时,能对文章中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能注意积累一些词语、句段。60%的学生喜欢收藏书籍,并能够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但60%的学生每天都没有固定的时间读书、读报、读杂志。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少数学生随便翻翻。80%的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基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能抓住关键性的句子来理解文章内容。基本上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量调查:60%的学生阅读时间为半小时--1小时,1小时以上占20%,半小时以内占20%。班里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环境调查:班里全部学生都选择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看书。班上设有图书角,但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却很少,学生读书受同学、老师影响最大。班上所有学生的家长在家里都有读书报的习惯。学生普遍认为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能提高学习成绩,都选择读一本好书后运用于习作中。课内阅读调查:学生普遍喜欢语文书里的课文,名人传记是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占40%。其次依次是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在阅读中73%的学生能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注上音节,并能对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圈画,不懂的地方会做上记号。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有时也会体现在习作中。有一半的学生没能在感动的段落写上感受。在阅读完课文后,学生都觉得自己从中获得了知识或明白了道理。87%的学生对学过的课文都能反复阅读。二、问答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