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患者手册马长生1.心房的解剖位置2.健康人心脏的工作方式健康人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发出节律整齐的激动(60~100次/分),然后激动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3.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为0.4%,成人患病率为0.5%~0.95%之间,60岁以下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窦性心律快得多,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4.心房颤动的原因或伴发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合并其它类型心律失常其它:可能与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5.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虽然一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危害仍然存在!(血栓栓塞并发症)6.心房颤动主要危害血栓形成与栓塞: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在不伴有其它疾病且年龄小于60岁的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左右,而在60~75岁以上的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年龄超过65岁等。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悸。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7.诊断心房颤动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这种检查简单易行。对于房颤短暂发作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8.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抗心律失常治疗(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主要非药物治疗1)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2)射频消融治疗(彻底根治房颤)9.心房颤动治疗的目的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即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10.根治房颤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房颤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根治房颤的方法有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它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度、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11.房颤的抗凝治疗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中风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可达25%。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治疗(俗称血液稀释)可以减少发生血液凝固的危险和预防中风。华法林可以使房颤病人中风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3)。当应用华法林的时候,应当定期化验血液以确保血液稀释到一个安全并且有效的水平。一些不能耐受华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治疗。12.抗凝治疗的优缺点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68%。抗凝治疗只是一种针对房颤的血栓栓塞危险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它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