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方案正文第一章项目概述与编制依据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杭锦后旗2012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二道桥镇永增村六社肉羊养殖圈舍改造)1.1.2建设单位概况二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中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南与磴口县相连,西靠二道桥镇、双庙镇、南接头道桥镇、北邻陕坝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3′至107°07′,北纬40°38′至40°52′,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4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0公顷。二道桥镇政府所在地杨柜城,距陕坝镇20公里。辖17个村(东方红、太阳升、庆丰、庆隆、西渠、东渠、先锋、刹台、永增、永丰、新胜、坚永、坚胜、甲二、甲一、永乐、繁荣),1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二道桥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引黄河自流灌溉。农作物要紧有小麦、玉米、花葵、番茄、青椒等。2003年被自治区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业进展势头强劲,建成了巴彦淖尔市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二道桥”牌农产品具有相当的地区阻碍力和竞争力,农产品购销辐射全市和鄂尔多斯部分地区,与全国27个省,市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的业务关系。二道桥交通发达,陕---磴二线,头---三线,二---青线在在此交汇贯穿,黄---团公路纵贯南北,为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二道桥镇共有职工65人,其中副科以上干部15人,一般干部50人。内部机构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进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城镇治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文化卫生服务中心和人口与打算生育服务中心。1.1.3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位于杭锦后旗二道桥镇永增村六社(详见附图一:项目区位图)。1.1.4建设期限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1.1.5投资与筹资项目总投资120万元,申请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00万元。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第41号令《国家以工代赈治理方法》内蒙古自治区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农口预算内工代赈初步安排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判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目》(2011年本);《以工代赈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进展规划》《巴彦淖尔市畜牧业进展规划》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人民政府提供的有关附件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治理方法(试行)(农办牧[2011]6号)1.3指导思想及原则1.3.1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后地区农民的脱贫步伐,以直截了当扶持落后村社为差不多工作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一村,变化一村,扶持一户,见效一户。通过大力进展有产业支撑和市场竞争力的种养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升项目实施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把此项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为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百姓祥和的小康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证。1.3.2坚持原则坚持统筹进展的原则:要以改善进展环境,进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进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以科技为依靠,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市场机制进展特色种养业,使各项产业有明显进展;坚持促传统产业,突特色高效农牧的产业化战略;坚持群众主动参与,投工投劳,共同进展致富的原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各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打算进展规模进行摸底,统计和分类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统筹补贴。1.4项目实施理由自国家实行以工代赈扶贫政策以来,以工代赈一直坚持基础设施投向,加大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建设,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国家以工代赈治理方法》规定,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酬劳,以此取代直截了当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时期,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