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教科版科学三上2.2《蜗牛一》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经历对蜗牛进行细节、痕迹观察的过程;对蜗牛壳的观察、比较、描述的过程;对蜗牛运动的观察、讨论、设计方案的过程。3、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根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同学观察讨论蜗牛的兴趣;鼓舞同学在课外时间继续观察与讨论蜗牛的活动;培育同学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损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同学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同学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蜗牛的生活环境课前及早安排到周围寻找蜗牛,以备上课讨论。1、老师提醒同学沟通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环境有什么特点,以及对蜗牛的其他方面的了解。2、关注:同学捉蜗牛是否损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同学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对于蜗牛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同学边说边指一指)2、我们要观察蜗牛的身体,你准备怎样观察?你打算用怎样的顺序进行呢?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3、出示观察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认真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4、同学分组观察,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同学问题。5、沟通汇报,整理观察情况。关注: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同学在观察过程中沟通和记录情况。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一)观察蜗牛的爬行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它靠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怎样爬行的?见过蜗牛在小棒上、面线上怎样爬行吗?在观察室你还有什么发觉?1、分组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情况,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问题。2、汇报沟通(1)蜗牛靠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腹足(2)描述爬行的特征:一伸一缩,你能不能学一学蜗牛爬行呢?(3)蜗牛的身体在我们大声喊叫(或轻轻触动)时会缩进壳内,为什么?关注:同学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同学在观察过程中沟通和记录情况。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二)观察蜗牛爬行的痕迹1.我们来看看玻璃上有什么?2.这些亮亮的东西怎么来的?3.推测一下,黏液起什么作用?4.你能把我牛扒过的路画下来吗?四、饲养蜗牛1、同学观看教科书28页下方饲养蜗牛的方法,老师介绍注意事项。2、观察和饲养蜗牛过程是较长的,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可以指导同学写科学日记。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观察是否细致,记录是否实事求是。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板书设计:2.蜗牛(一)头部:眼睛、口、触角(2对)蜗牛腹部:运动(腹足)尾部附送:2024秋教科版科学三上2.4《蚯蚓》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感官估测蚯蚓的长度、重量。2、能设法测量出蚯蚓的实际长度。(二)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与其他同学配合测量蚯蚓的长度。2、能将实验用的蚯蚓放回大自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同学了解到蚯蚓喜爱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教学难点:由于环境问题有个别同学没有找到蚯蚓,导致活动出现一定的困难。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活动开始前,先选一种小动物,本课以蚯蚓为例。新课讲解:观察蚯蚓1、先引导同学提出有关蚯蚓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一起对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