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撬动它说课》word教案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怎样移动重物》。《怎样移动重物》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机械》单元中的第2课。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从而向同学渗透浅显的机械科学知识,为同学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知道分析杠杆有支点、阻力点、力点;第二部分指导同学讨论杠杆的原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第三部分了解杠杆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说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课前同学对生活中常用的工具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这些工具的特点以及具体怎样来自主探究这两个方面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和指导,而这恰好是我们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有人将科学比方为引导同学过河,但同学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同学提供“过河”的下脚石。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技能目标●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情感目标●喜爱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讨论。教学重点: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2.同学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等)。说教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育同学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纳“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同学对杠杆的原理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以及进一步寻找杠杆省力、费劲的原因。从而让同学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发觉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纳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同学利用平衡尺来讨论杠杆原理,充分发挥同学的制造力,使同学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猎取新知识,培育技能技巧。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同学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根据同学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进行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同学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一)老师演示,激趣导入1、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讲台抬高,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然后让几名同学尝试将讲台抬高。2、其实我们可以不费那么大力气用一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讲台抬高,但我们必须借助一根棍子。谁能做的到?同学讨论、实验,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初步感知利用杠杆这种装置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和省力,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利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这样导入,既调动了同学学习的情趣,又能引起同学对杠杆这种机械的关怀,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能了解同学对杠杆的了解,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讨论杠杆原理做准备。(二)介绍构杠杆、并指导同学实验探究杠杆的功能1、在同学初步感知了利用杠杆可以撬动重物后,我不失时机的出示杠杆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阻力点。2、然后抛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利用平衡尺和支架组成一个杠杆”,比一比谁找出平衡的方法多。3、指导同学讨论:为什么两边的钩码数量不同而杠杆也会平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你打算怎样讨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