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讨论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加科学实验,同意与同学进行合作沟通。【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播放同学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同学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同学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日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讨论这个问题吗?4、分组讨论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实验要求: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沟通实验方案。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觉ABCD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5、对讨论结果作出分析,发觉其中的规律。(发觉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三、讨论不同坡度的斜面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觉了什么?(发觉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1)制定实验计划表(老师准备)实验目的讨论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预测坡度越大,用力越()坡度越小,用力越()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2)沟通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觉1234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觉数据规律,进行总结。三、作业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反思:问题1:课本上安排了2个试验,试验1测量斜面是否省力?教材安排用多个物体多次测量,以验证斜面可以省力。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大范围的收集试验数据,更有说服力。问题在于假如在这一过程中追求试验操作的法律规范性多次重复测量则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则考虑试验操作的需要,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将多个物体的多次测量改为一个物体的多次测量,这样满足了实验的法律规范操作,但造成的后果是数据面狭窄,说服力度不够。两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孰优孰劣一时还未考虑清楚。问题2:在进行物体提升试验中是否要法律规范提升至统一高度?本课试验是测试斜面是否省力,这需要进行直线垂直提升和斜面提升的对比试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斜面的局限性不可能有太大高度,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强调这一问题。这样处理是否妥当?上课时间:2009-9-17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word说课教案一.说教材《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学校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本课是根据“明确概念――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事实,告诉同学什么是斜面。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