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谁最先迎来黎明》word教案教学目的:1、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为什么两地黎明的时间不同?2、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3、知道地球上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教学重点: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教学难点:探究“为什么同一时刻,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教学准备:地球仪、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让同学找出北京、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一天中,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说说为什么。·通过世界时区图,算出这两个城市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二、探究过程1、认识“北京时间”。(1)让同学看中国地图,师介绍: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05´),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东西距离5200千米,跨经度将近62°。在世界标准时区中,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5个时区。假如每个时区都用各自时区的区时,你认为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带来哪些麻烦?全国各地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2)你在收音机或电视中听到过报时吗?报的是什么时间?2、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让同学找出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一天中,北京和巴黎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一天中,巴黎和纽约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一天中,北京和纽约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3)讨论: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3、拓展。你听说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吗?你读过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吗?为什么书中的人物最终还是赢得了那场胜利?4、小结。三、板书设计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调整钟摆》word教案教学目的:1、经历讨论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活动过程;经历对摆长不断调整直至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活动过程。2、培育为能测量到一个精确的实验结果而不断地进行讨论的意志品质。3、进一步理解摆是机械摆钟制造的原理。教学重点:讨论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教学难点:使摆长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教学准备:摆锤、绳子两根、尺子、秒表。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呢?”“要能比较顺利地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什么?”二、探究过程1、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得出摆长是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原因,那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呢?·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推测:是摆长摆得快,还是摆绳短白得快?·怎么讨论这个问题?·小组讨论: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制作成一个摆长是30厘米的钟摆,重复测量并且记录结果。·不改变其他因素,将摆绳从30厘米减短到15厘米,重复测量并且记录结果。·分析比较:你觉得摆绳的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2、做个“钟摆”。·提供一根绳子和一个摆锤,你能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吗?怎么做?·小组调整自己摆的摆长,直到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为止。·我们大家都完成了实验,你们觉得我们看到过的钟摆与我们今日制作的摆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钟摆的摆绳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摆锤的形状是怎样的?3、小结。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