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第二章职业资格与就业制度改革第一节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侵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是由劳动、人事部门或由其委托的部门颁发的。你想当会计,就得会记帐,会打算盘,能写漂亮的钢笔字,还得懂财会方面的知识,必须掌握国家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法规。你想当汽车司机,就得会开汽车、会保养汽车,具有在马路上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还得熟记交通法规。你想当电工,就得会接电线、安开关、装配电盘,能登高作业,还得懂电工原理,会用一些公式来计算,会选择电器材料,更得懂得用电安全知识。每一种职业,都需要从业者掌握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即职业资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个很简单易懂的说明:“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像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管理体制,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人事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组织实施。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以前,由劳动部门组织的技术等级考核和由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将逐步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职业资格的考试与其它类型的考试有区别。例如,职业技能鉴定除采取一般形式的考试(笔试、口试)外,通常还有多种多样的实际操作考核。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也按不同的专业系列有特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职业资格的考核鉴定并不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而是由非行政性事业单位——职业资格考核鉴定机构来具体实施。政府则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即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实施是一种准政府行为,既是收费性的,又是非赢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二、为什么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首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无论是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还是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看,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各种职业定出“入门”的基本标准,是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导向,也是各行各业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很难想象,对职业所需要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的人,能在这种职业岗位上进行高质量的创造性劳动;也很难想象,广大劳动者如果没有具有权威性的“证明”,怎样在人才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双向选择和竞争就业。其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经济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经济交往中,要有一批人既熟悉本行业国际通行的管理方法,又达到国际互相认同的标准,具有国际承认并通用的职业资格,才能避免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往来中的利益损失。第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使关键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对完善以实际能力为基础的用人政策和以实际贡献为基础的分配政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人才流动,是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