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目录一、小额贷款的概念二、贷款的基本制度三、小额贷款对象和基本条件四、贷款种类五、小额贷款操作规程六、贷款担保的有关规定七、贷后管理规定一、小额贷款的概念“小额贷款”(microfinance)专指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是小额贷款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追求自身财务预算自立和持续性目标,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捐助机构长期补贴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二、贷款的基本制度1、贷款的“三性”原则: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是公司经营的基本准则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三性原则”,这也是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1)安全性:是指公司的资产、收益、信誉等免受损失的可靠性或确定性。其核心就是有效防范并正确处置各类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贯彻安全性原则,一方面有助于减少资本与资产损失,增强预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这方面非常重要。(2)流动性:是指资产可立即无损地迅速运转或变现的能力。流通性要求在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的同时,必须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一定的“准备资产”即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二是实行负债管理,通过借款负债来满足现金支付需要,不仅仅是通过流动资产来满足流动性要求。(3)效益性;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获利能力。效益性是公司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遵循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增加公司资本,扩大资产规模;二是可以提高公司信誉,降低筹资成本;三是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公司的三性原则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三者矛盾表现为:追求流动性、安全性,往往效益性低;反之,追求效益性,就要把资金按放到收益较大、风险较大的长期投资项目上,这又会给公司的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带来威胁。但从长期来看,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安全性是实现效益性的基础;追求效益,是安全性与流动性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把三者统一协调,取取最佳组合,即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效益。2、“5C”原则:贷款要坚持从五个方面对客户进行分析:1)品德(CHARACTER)。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诚信程度和偿还意愿。2)能力(CAPACITY)。指借款人广泛利用其才能和对其新借资金妥善使用获取利润的能力。3)资本(CAPITAL)。主要是指借款人资财的价值、性质和数量,即借款人会计报表上的总资产总负债情况、资本的结构、净资产的状况等。4)担保(COLLATERAL)。指借款人应提供的用作还款保证的第二还款来源,借款人可用于抵押质押的财产数量、价值及其抵押性能如何,是信用分析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5)环境(CONDITIONS)。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其外部经营环境。西方通用“6C”法则。即在上述5C的基础上加“事业的连续性”一项,“事业的连续性”是指借款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如果借款人在竞争中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报务创新的能力不够,则会逐渐失去市场,乃至破产,则贷款难以收回,因此,对借款人事业持续发展的预见也成为金融机构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贷款“三查”制度。贷款要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前调查是正确发放贷款、减少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安全的前提。贷款审查过程实质上就是贷款的决策过程。各级审查人员对贷款决策负有决策的责任。1、审查借款企业、担保单位的资信。2、审查贷款用途。3、审查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是否合适,是否与公司资金运用协调。贷后检查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的继续,是防范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环节。4、审贷分离制度:业务部负责贷款调查,风险管理部负责贷款审查,总裁、贷审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流程为:受理—调查—审查—审批—放贷—贷后检查,其中受理、调查、放贷、贷后管理由业务部负责,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审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