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大象版科学五上5.2《地球“大变脸”》word教案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2、同学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3、培育同学对地球表面地形讨论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觉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准备: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同学回答,老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同学初步沟通展示。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2、老师补充介绍。在同学沟通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同学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曲折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3、了解家乡的地形。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老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同学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沟通,统计地形。同学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沟通,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5、汇报、小结。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刚才我们沟通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老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觉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同学观察并回答。3、老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4、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沟通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5、汇报、小结。四、拓展延伸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沟通、讨论。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五、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附送:2024秋大象版科学五上5.3《地球“变脸”之谜》word教案沙溪乡民族学校杨文彪一、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2、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二、教学重点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三、教学难点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四、教学准备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白醋、玻璃棒、手套、塑料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回顾导入1、什么是地球的脸?2、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地形的概念,那谁能回答一下地形的分类?3、谁能回忆一下这些地貌的形成原因?4、揭示课题:还有哪些原因能改变地貌呢?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地球‘变脸’之谜”。(二)猜想假设猜想和假设是迈向科学的第一步,一起猜猜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