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跨国公司治理机制分析摘要:在跨国公司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委托代理结构,母公司将决策制定权利和义务委托给海外子公司,跨国治理绩效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代理链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代理链本身能否产生一种顺畅的传导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跨国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从委托代理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跨国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子公司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委托代理;跨国公司;代理成本;公司治理一、引言当今,跨国公司在生存与增长中面临着全球整合与当地响应的双重要求,而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和代理关系的产生,跨国公司的委托代理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信息不对称、目标不对称往往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增加,出现代理问题[1]。为此,如何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或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两权分离下代理人问题或者内部人控制问题。显然,分析代理问题有助于推进对公司治理的研究,研究跨国公司的代理问题,涉及到初始委托人、代理人的界定以及代理成本和风险、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博弈等问题。二、跨国公司委托代理的文献回顾对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国外,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Ross(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由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以当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作为母公司授予海外子公司决策权和职责(NohriaandGhoshal,1994),这将引起代理问题的不同,即委托人(母公司)观察和证实代理人(子公司)的行动和结果的困难程度不同,而母子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又将影响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的治理的内容。Geoffrey等人(2006)提出了与跨国公司国际化的4种战略:国际化战略、跨国战略、全球战略、多国战略,相匹配的4种子公司董事会治理模式,构建了一个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子公司治理整合模型。虽然这些研究都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但就研究对象而言,都是单一公司治理结构和单一国家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变化,不过这种研究与跨国公司治理问题本身还是有着极大的相关性的。国内关于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周新军(2003)对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治理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三资企业公司治理是一种母公司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对董事会的控制力主要来自母公司,其次才是三资企业内部董事之间的博弈。王洛林(2000)对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李全伦(2002)对跨国公司产权做出了新的解释。席酉民(2002)对企业集团组织、发展与协调管理的理论、模式和政策研究,并在跨国公司管理方面研究了一些前沿性的问题,比如跨国代理问题与控制,子公司对总部的依赖性等等。第3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0页总而言之,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阐述或者是大体框架。三、跨国公司委托代理的界定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式基本上是集中在单一公司层面上,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模型,最新研究动态已经扩展到企业集团层面,关注母公司的委托与子公司的代理的关系,相对于单个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集团委托代理模型已经具有了开放型的特点。跨国公司治理不仅要突破企业边界,而且要突破企业国界。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找到最基本的分析起点,即跨国代理中的初始委托人和最终代理人,并由此构筑跨国委托代理链。只要存在两权分离,就都有可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从这个判定出发,不仅在单一公司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在跨国公司中也存在这种代理关系,只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