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四季与动植物》word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昼夜交替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2、了解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3、了解四季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认识生物与环境变化的关系。5、培育同学的噶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昼夜和四季变化与生物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四季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以及人类行为影响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1)多数植物在什么季节开花?在什么季节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为什么?(2)你听说过“冬眠”吗?说说你知道要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动物要冬眠?(3)说说P80图中,这棵数有什么变化?是受到了什么自然条件的影响?(4)说说P80的图中,这些动物有什么特性?是受到了什么自然条件的影响?二、探究过程1、分组讨论并记录。(1)根据课前搜集的事实,说说动物和植物白天和夜晚的活动有什么不同?(2)根据课前搜集的事实,说说四季的变化是怎样影响、植物生长的?2、全班沟通。3、拓展。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4、作业。(1)观察花草、昆虫、家畜、家禽的昼夜行为变化。(2)观察花草、昆虫、家畜、家禽的四季行为变化。5、小结。三、板书设计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的解释》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形成的;2、培育同学探究宇宙星球运动规律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3、培育同学实事求是、仔细、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同学实验中空间方位的转换及模拟地球上观察点的东、西方向的确定。三、教学准备演示:灯(用来模拟太阳)。分组:手电筒、地球仪(小)、即时贴、口取纸、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实验资料。四、教学过程导入:1、讲述:海河外滩公园是塘沽的美景之一,杨老师拍了两张外滩的照片,请大家欣赏。(播放照片。)2、提问:(1)这两张照片分别是什么时间的画面?(2)白天用一个字来说,可以叫做什么?(板书:昼)黑夜用一个字来说:可以叫做什么?(板书:夜)(3)昼与夜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4)主要是谁造成的?(板画:太阳、地球。)(5)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吗?(板书课题。)(6)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你怎么知道的?新授:1、指导同学“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的运动:(1)提问:地球是如何自转的,才会引起昼夜交替变化?你能设计实验吗?(2)师生共同研讨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进行模拟实验。)(板书:模拟实验。)提问:①实验中,你要看到什么现象?②实验中,注意什么?(使同学清楚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注意调节手电筒与地球仪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仪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每组请一个最有毅力的孩子负责拿手电筒。)(3)同学实验,师巡视指导。(4)汇报:(请向不同方向转动地球仪的二个组上前汇报实验。)(5)思考: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都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对于地球来讲,可能既向这边转,又向那边转吗?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为了搞清楚,我们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实验。(6)提问:这次实验要根据你平常看到的什么现象来推断呢?(太阳东升西落。)(7)提问:①为了观察得更清楚,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观察点。)②观察点确定在哪儿?(天津。)(为了便于观察,杨老师帮你用即时贴做了一个大点,师在板画的地球上贴好观察点。)③然后确定什么?(方向。)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如何推断方向?(左西右东。)(板书:东、西。)这次实验中,手电筒、地球仪、观察点分别模拟什么?④你能想象一下,在观察点上,观察到什么现象,就是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此时,如何转动地球仪,那么地球就是如何自转的。(8)同学实验,师巡视指导。(9)汇报:实验现象,说明什么?(10)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你想来看看地球的自转吗?(11)录像:地球自转。2、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