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当事人对民事案件裁判结果认同感调查VIP免费

关于当事人对民事案件裁判结果认同感调查_第1页
1/12
关于当事人对民事案件裁判结果认同感调查_第2页
2/12
关于当事人对民事案件裁判结果认同感调查_第3页
3/12
关于当事人对民商事案件裁判结果认同感的调查研究民二庭高玲民商事纠纷并非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但都涉及当事人重大权利。从法院审结方式上看,有判决、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准予撤诉)、调解和其他(如终结、移送其他法院审理、移送其他部门处理等)。裁定准予撤诉与调解结案很少有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缺乏认同感,道理显而易见,这两种结案方式均有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处分的结果。其他方式结案的案件在法院审判中所占比例较小,相关争议通常也较少。判决、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是法官代表国家并依靠国家强制力居中对各方当事人的纠纷作出的裁决,一个裁判是否能获得当事人的认同,关系到司法平息个案纷争目的的实现,更是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和谐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我院近三年来判决、裁定结案的民商事案件作为调查研究切入点,分析不认同的表象、从当事人角度出发不认同的理由和导致不认同的实质原因所反映出的当前民商事裁判中的共性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具有润滑作用的良好对策。希冀以此,有效增加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同感,减少其质疑与非议,实现司法行为的最终社会价值。一、我院近三年当事人对民商事案件裁判结果不认同的表象数据分析关于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实质还是针对当事人不认同问题的调研,因为认同了裁判结果,基本可以认定当事人对裁判结果满意或是基本接受,其研究的结果对司法实践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因此,不认同是本调研重点研究的对象。不认同是一个心理问题,又是一个个案问题,必须从客观事实的表象出发去研究它。笔者认为,上诉、申诉和信访是最为集中反映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认同的三条途径。为了更加客观地说明问题,笔者在选取数据中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同一案件在上诉、申诉和信访中重复出现的,只做一次统计;二是信访案件只统计针对当年裁判案件的信访,重复访只做一次统计。以下为我院2006年至2008年6月民商事裁判案件上诉、申诉和信访的基本情况:年限总裁判结案数上诉案件申诉案(再审案件)来信来访三种不认同途径案件总数占总裁判案件比文书书555书书问题法律适用程序问题法官行为责任认定事实认定例20062024304一五(1)12844722%20072一八535811(1)一三450323%20086月6311401(0)14一五525%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绝大部分当事人对裁判结果是认同的,不认同仅占小于1/4比例;第二,三年上诉率分别为一五%、16%、22%,通过上诉途径表达不认同是不认同的主要方面,占总裁判案件的1/5左右;第三,上诉率呈上升趋势且增幅情况较明显的同时,同期申诉案件、信访案件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7%、0.5%、0.2%和6.3%、6.1%、2.2%,由此得出,当事人逐步更愿意选择上诉途径表达自己对裁判结果的不认同。二、当事人对民商事案件裁判结果不认同的理由一般而言,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满意,就会提出各种支持自己主张的理由,对裁判结果不认同,基本都或多或少会对法官的整个审判行为做出个体的评价。笔者通过查阅上诉状及申诉、信访材料,将当前在民商事案件中当事人不认同裁判结果的理由统计如下:当事人不认同的理由主要集中于上图六个方面,其所占比例由大到小分别约为:事实认定60%、责任认定20%、法官行为10%、程序问题5%、法律适用3%、文书问题1%。1.事实认定方面不认同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认为事实认定不清,法官在没有完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就作出了判决,或是裁判所认定的事实并没有相关的证据予以支持;裁判依据的事实证据不足或并未经庭审质证,对己方提出的某些证据材料不予采信的理由未给予合理、合法的解释或做出的解释说明并不能令人信服。2.责任认定方面不认同的理由通常比较简单明了,主要集中在:认为法官责任划分有误,不该承担的责任却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部分却承担了,或是反之;对主次责任、连带责任、共同责任的划分随意性较大,且理由不明;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任意性过大,明显有悖公平、公正原则;裁判结果即便合法,但却难合情理,不能为某一特定集团所接受。3.法官行为方面也是不认同理由相对集中的一个部分,主要是:认为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注意法官形象,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当事人对民事案件裁判结果认同感调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