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企业理论课程论文题目:浅议企业战略中的社会责任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姓名:张润秀学号:MG11002023专业:企业管理苏联模式的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车之鉴【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两件大事:一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这两件看似极为矛盾的大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五十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也就是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以苏联为样本,以苏联为标准。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兴亡及其经验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反思苏联模式,总结其“得”与“失”,从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中汲取经验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苏联模式中国特色成败教训经验借鉴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是第一个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也是最早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在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在国际资本主义重重包围的险恶环境中,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根据苏联的特点,创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它并不完善,但是它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建立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般是指自20世纪20-30年代以来,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但是这种模式不仅苏联国家采用,苏联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大多采用了这种模式,其范围和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而事实上,它的形成、发展和灭亡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当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始人。1921年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这是关于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观点。1924年列宁去世,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停止实行,斯大林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鉴于当时的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成为苏联得以生存的保证。斯大林开始全盘集体化运动,到1932年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1936年,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至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正式形成。(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原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有着社会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上的深刻根源:一是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要长期在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然选择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来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加速工业化。二是苏联处在国际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对国际帝国主义要做好战争准备,迫切要求全国政治、经济及其他方面的高度集中化,以便尽快把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第4页共9页第3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9页搞上去。三是当时苏联的国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简便易行,以国家政权为依托,运用无所不在的政治力量推动经济运行立竿见影。四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领导人教条化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不考虑国情的条件下,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西方国家的情况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有关未来社会的原则构想,来构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一种排斥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苏联模式的形成也就成为一种历史选择。(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总结关于苏联模式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一种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如戈尔巴乔夫,一种则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苏联模式曾经取得的成就,也分析其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苏联模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车之鉴,就需要辩证地看待苏联模式,取其精华,去除糟粕。苏联模式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