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工作计划(2008-2009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党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各科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大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二、工作目标:1.深入进行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学习探究。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为先导,以过程探索为重点,以课堂增效为落脚点,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双赢的目标。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大力拓宽学习渠道,扎实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的发展,继承与发展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学习沙龙活动,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稳固地提升教学理论水平,争取在市教学能手评比中获好成绩。3.加强各条线岗位练兵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和团队督导周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4.加强教导处的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语、数、英优秀率合格率有提高。三、工作重点(一)、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加快树名师的步伐。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作用,为骨干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及辐射作用,让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轮流开设校本培训的专题讲座。要求他们结合教学的热点问题及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举办讲座,尤其把“案例教学”作为培训的重点,以弥补青年教师直接教学经验的不足,为理论提供实践支持。要大力帮助教学上有特色的教师,创造条件向上推荐参加各类教学竞技,通过锻炼促其尽快成名师。本学期要给参加市级能手评选的老师创造机会多锻炼,使他们在评比活动中取得好成绩。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抓好“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工作,坚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强扶弱”,青年教师要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认真上好各类课。所结对的老师要及时指导,悉心帮助。师徒、同伴之间要加强交流,一般每周至少相互听课1节,青年教师要根据个人发展规划的目标,一步步加以实施,尽快成才。我们要求老年教师榜样化,中年教师典型化,青年教师骨干化,形成和谐一体化。学校要搭建舞台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本学期,要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内容是:专业素质笔试、说课、评课、当场才艺展示。3、抓实校本教研。(1)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好,以基本功比赛、上课评课、专题沙龙、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培养能力。(2)集体备课追求有效。同年级组成集体备课小组(教导处统一落实集体备课时间:周一下午高语、低数,周二下午中语、高数,周三下午低语、中数,周五下午英语)。有教研组长学期初部署好一学期的分工备课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要求主备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准确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参加主备教师在集中研讨之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提供教案(可利用手提电脑把电子稿提供给其他教师)在研讨时与参予教师共同研讨、互动,完善集体备课教案,各位执教老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提炼出教案中的精华部分在手写教案中体现出来。在集体备课时还要每两周选择一节典型课例选派一名教师上组内研究课,加强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既减轻负担,又集思广益,提高效益。(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上,实施“六课”管理:研究课——教研组在集体备课基础上,选择有研究价值的一节课重点研究,并选择一位教师试上,组内教师一起听课评课。(2周一次,教研组长负责,行政人员不定期参与)推门课——事先不通知教师,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以促进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本学期,各学科分管领导听所管学科教师的课每人至少一节,对有些教师的课要实行跟踪听课,青年教师重点听,点面结合。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