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情谊与人情日本人待人处事之中首先考虑的是不能缺少情义。一些初到日本的外国人很难理解日本人的所谓情义。这是因为情义这种生活规范并不是人类共有的普遍准则。战后,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被翻成日文。她对情分的分析给日本学者、知识分子以很大的冲击。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在日本人经常提到的话题中,没有比情分更使人吃不消的了。如同人必须尽义务一样,人情必须偿还。美国人认为,情义与义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如此,情义仍可称得上人类学家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文化中众多范畴中十分少见,但十分珍贵的东西。他是日本特有的。如果不充分认识日本独特的“人情”概念,就很难理解日本人的行动方针。本尼迪克特将日本人情分为几类。一、对的人情。包括对主君的义务,对近亲的义务,对他人的义务,对远亲的义务。二、对名誉的人情。包括受到别人侮辱、诽谤时,洗刷污名的义务。不承认自己失败的义务,履行日本人的礼节的义务。日本式人情的具体表现为冠婚葬祭的时候家与家之间的互助关系。改建、新建住房遇到困难以及遇到灾害疾病时的互助关系。年初给尊长、上级送礼,亲戚知己间互赠礼物的惯例都是日本情义关系的具体表现。在这里情义意味着规定日本社会关系的一定的生活规范。正因如此,在日本父子关系、主从关系、师徒关系、上下级关系中上者对下者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权威式压迫。无论个人对关系、上下级关系、对等的关系、个人的关系、家庭的关系、集体的关系的立场、意志、感情都作为情义的表现,或者顺从,或者对立。日本的道德正是产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说情义意味着公,人情意味着私。在现代的企业组织中,在现代官僚制度中,情义都根深蒂固地存在。这种形式在某种特殊制度的概念一家的问题上则表现为:家长起着代表家的作用。他的个性行为受到限制同时,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把将个人的私(人情)奉献给家的公(情义)看作最高的道德。由于家长代表家,所以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关系是家的次序的基础。为家长服务就是为公,家庭成员个人的事为私。对于家族成员来说,为公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义务。现代日本企业、官僚组织中情义都根深蒂固地存在。在大企业和官僚组织中,与公的关系同时并存的成员间相互的个人的私关系,多以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种私的关系中也包括公的关系。工作场所下级感受到的情义是上级的照顾和恩惠。同事之间也通过互相照顾,共同体会情义的存在。日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同一企业体、官厅机构,公的关系往往表现为私的关系。或者说往往同私的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关系联系在一起。恩同情义一样,日本人日常谈话中时常提到“受恩”、“不忘恩”、“报恩”、“忘恩”等。职员根据年限领取“恩给”(养老金)。尽管平日没有感受到老师多少好处,但在毕业仪式举行之前,一定要举行谢恩会,招待自己的老师,并称老师为恩师。百货公司和商店平日对顾客并不那么在意,年终和结算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库存举行“谢恩大贱卖”。这是因为“知恩必报”的日本人道德心性在起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很早以前就存在于日本中,直到今天仍在起作用。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对日本人的恩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本尼迪克特指出:在日本,恩人就是债权者某人领受了上司或者他人的好处后便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劣等感。如果哪一个日本人说他受了某人的恩惠。这就是意味着他今后必须对某人承担一种义务。他必须称债权者即恩惠给予者为恩人。近代封建的法令、家宅、训诂书、中到处可见恩的意识。除了武士以外,一般市民、农民也十分强调恩的思想。对于他们来说天皇恩、父母恩、他人恩、主仆恩均与国家有关。除以上四大恩以外,还有祖先恩、主人恩、师傅恩等等。原始自发的施恩——受恩——报恩的契约关系。封建后期逐渐规范化。直到今天仍然留在现代日本人的思想中。这种纯属近代封建道德的恩,今天仍然是指导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准则。名与耻由日本封建社会培养出的特殊的社会意识中,有一种“惜名知耻”的道德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