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的传递》word教案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与分享。科学知识:1.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敢于大胆想象。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科学知识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象力。学习成果:估计同学能够描述固体传递的实验。描述液体对流实验。描述热传递和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教学材料: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热水变凉,很多同学都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几乎每个同学都问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热水的“热”传到哪里去了?你们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吗?2.同学通过观察生活,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些热传递的现象。探究和调查实验一:讨论“传导”1.那么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样传递的呢?同学猜想。2.出示图片:(1)用蜡烛在金属片的一角加热,观察涂在金属片上的蜡烛油的融化过程。(2)在金属片的中央加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3.同学们,你们认为可能发生什么?(分小组讨论)4.那么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试一试。5.同学动手实验。6.利用教学光盘播放铜丝上的火柴掉下来的实验巩固热传递的概念。实验二:讨论“对流”1.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自己来讨论一下加热一杯水的过程中,冷水是怎样变热的。同学以小组的形式上台领取实验材料。2.老师在旁指导同学。同学采纳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去讨论。3.联系前面所学的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了风,介绍热对流。讨论“辐射”1.同学自己阅读有关辐射的资料。2.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1)辐射是否依靠其他的物体?(2)热量是怎样行进传递的?(3)我们接受过哪些物体辐射来的热?3.同学讨论后汇报。讨论固体的热传递方式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了解热传递的第三种方式——辐射回顾和解释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吗?2.看图,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区分三种热传递的方式,了解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热传递现象。附送: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难点: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3、认识不借助其它物体也能传热的辐射传热方式。4、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5、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教学准备:水、凡士林、火柴、蜡烛、铝片、小铁棒、平底烧瓶、茶末、酒精灯、试管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做过家务吗?老师在做家务时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把它录下来了,你能给老师解释解释吗?播放课件:情景导入生:略师:你是说热在物体中可以传递,是吗?师:既然热可以传递,鱼为什么还能安然无恙呢?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板书:热的传递二、探究新知(1)讨论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师:大家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棒,一会,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讨论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用什么来加热呢?(酒精灯)除了这些,桌面上还有哪些实验材料谁来说一说。(火柴、铁架台、凡士林(凡士林遇热后会融化)。)先请大家猜想一下,假如从金属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