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青海省互助、平安、湟中、大通和西宁市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工作总结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化勘四分队2004年8月15日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西宁周边地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概况目标任务通过西宁市区县及东部农业区区县以土壤介质为主52元素(化合物)68项地球化学性质测量及其它主要环境要素的综合研究,初步查明调查区环境地球化学本底和环境信息现状。对调查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价,为调查区城镇和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某些专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3500Km2表层和深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区域土壤52元素(化合物)68项地球化学本底及其他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分布现状;以生命健康、生态利害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系列标准为尺度,初步划定各级有利有害区。2、在初步划定的有利有害区段基础上,以初步查明有益有害物质循环或生物的食物(或营养)链传递特性为目的,对选定的代表性区段主要介质(水体、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中相关元素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区域气候—土壤—植被一体化进程中成土母质、环境容量及人类文明活动等因素对生态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分区发展趋势、合理利用与保护作出评价与建议。工作周期: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控制进度: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完成面积性土壤采样、化验、第一阶段综合研究,各类环境分区初步划定及下阶段工作补充设计。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完成第二阶段野外工作和综合研究,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技术路线1.不同母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包括尚无发生层的新生土(—现代冲洪积物,人工堆积物等),在特定时空内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环境物质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地。以全域覆盖对深层土和表层土地球化学性质进行测量,用以概略揭示第Ⅰ环境和第Ⅱ环境地球化学信息特征。这种区域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将决定环境质量分区的基本格架.面积性土壤测量是本项目主体工程,全力保证使其万无一失。2.天然和人工水体分布域,通常是生命最活跃的地带,其水质好坏及其变化趋向对生态型的形式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其次水域天然物质(土壤转化为泥沙)和排废物的成分对水质有决定性影响。液相和固相间物质交换在动态平衡中进行;由于天然物质和人工污染物注入时相态差异很大,近似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两类物质中某些组份在两相中交换方向和分配系统比例可能不同,特别是水底沉积物中的有效态分量。有选择调查某些地表水体,特别是惠及农田灌溉面积大或大规模排废汇入河段的水质情况,顺流变化及某些水底沉积物组份的关联程度,或许能够解释某些土壤地球化学信息和生态现象.3.某些微量元素的过量,或某些营养元素的不足形成的环境压力对生态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最终还需要由主要农作物可食部分的品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还要看某些地方病发生情况。这种调查,除了土壤调查时注意生态变异观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察和记录,地方病的访查外,在关注两类压力区的所谓异常检查的同时,还要有正常区或“绿色”区的比照调查。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向的区域性评判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关键是标准的建立,统计结果可以用来说明所谓第Ⅰ环境的地球化学本底,也可以觉察所谓第Ⅱ环境的地球化学变异,这种变异或许包含了特定条件下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表生作用结果。影响发展趋向的变数就更多,既与环境容量有关,也与未来功能设置及开发、污染力度有关。需要以环境标准为尺度,在许多假定前提下慎重拟定。这将是综合研究的重点之一。工作部署1、系统整理研究区化成果、收集测区的地理、地质、物化探等前人资料基础上,编写设计。调查评价工作,已有和实测资料基础上的综合研究贯彻始终外,整个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方法试验确定的技术方案引导下,以全域性土壤调查为主,对少量较有把握预估区开展水体和作物的调查,样品分析测试及综合研究。完成调查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500Km2,系统采集土壤浅层和深层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