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队伍现状调研与思考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就如何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进行了调查。一、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党员处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大多数党员在生产生活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群众威信,很多党员成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领路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毋庸讳言,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1、党员队伍严重老化,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党员队伍构成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据调查,**县农村现有党员中,50岁以上的党员占半数以上,而年轻党员较少,有的党支部竟没有30岁以下的党员,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很不合理。由于年龄结构的原因,致使农村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要求很不相称。性别结构失调,女党员占的比例太小。2、部分党员组织纪律、党性观念较差。有的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性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知之甚少,组织纪律、党性观念较差。多数村虽然有党组织生活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很好的坚持和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个别党员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致使农村党支部以现金支付党员参加党的会议的误工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3、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差。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要做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典范,不但自己要在遵纪守第1页共5页法的前提下用智慧和汗水富起来的,而且还要通过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途径千方百计地帮助和引导其他群众富起来,共同走上富裕之路。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偏低,自家的日子过得还不如群众,据调查,农村党员中,有18.3%的党员没有能力致富,27%的党员致富能力一般,个别甚至成为政府救济对象,“想示范没本事、想奉献无能力”;有的党员虽然非常关心农村集体经济,愿意为集体作贡献,但是办法不多;有的党员虽然自己致了富,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更多,不会或不愿意帮助、带动其他党员和群众共同致富。4、个别党员干部素质不高。个别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不关心群众疾苦,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不解放,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实际本领;办事不公,偏亲向友,甚至以权谋私,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部分老党员宗旨意识弱化,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一些利益问题上,不能带好头,成为群众的尾巴。二、农村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简单的评价是体制或工作引发的,而是在时代不断变革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必须让我们深思的深层次问题。一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趋向多元化。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受当时客观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制约,相对比较单一,比较集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趋向多元化,许多人不再把入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的群众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是致富光荣,不是党员光荣。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营利性诱发出的“拜金主义”,使得部分农村青年的政治信仰动摇,价值观念向经济利益方面倾斜,一些农村青年认为当不当党员无所谓,要紧的是有钱没钱,因而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农村宗族派性斗争导致党员发展私利化。由于近年农村党员干部权力的增加,农村基层组织中争权夺利的现象日益突出,进而导致宗派势力、家族势力把持村务。用人做事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这使得农村党员第2页共5页发展“出必吾家”,以人论事,以人划届,往往会忽视和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不满,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极大的削弱了党支部领导核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