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2页证券法律部王军涛二〇〇九年四月五日第2页共22页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2页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证券法律部王军涛第3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2页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2009年3月16日至3月24日,本人受公司委派参加了长江电力组织的第二期香港投融资管理培训。本次培训的承办方是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是中国建设银行全资拥有的投资银行机构。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香港经济发展及资本市场概况、香港首次公开发行和买壳简介、直接投资等。现将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概况(一)香港经济现状香港土地面积1103.97平方公里,可概括为四大区域——、、内陆地区,以及260多个离岛。截至2008年底,香港总人口达700.9万人,较2007年增加56100人;其中常住人口较前年升0.9%至679万人,流动居民则减3.1%至21.9万人。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200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为16785.14亿港元,按1美元兑7.8港元折合为21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5%;人均GDP达30892美元;2008年底香港外汇储备总金额达1848亿美元;者价格指数()上升了4.3%。2004—200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份GDP(亿港元)汇率GDP(亿美元)增长率200412919.237.78801658.868.5%200513825.907.77731777.727.1%200614753.577.76781899.327.0%200716150.167.80202070.006.4%200816785.147.80002151.942.5%2008年,香港贸易总额为7499亿美元,其中进口3878亿美元。内地与香港贸易额达2036.7亿美元,同比上升3.3%。其中,内地对香港出口1907.4亿美第4页共22页第3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2页元,同比上升3.4%;自香港进口129.2亿美元,同比上升0.9%。香港是内地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二)香港的两次经济转型作为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和市场都十分有限的“飞地”型城市,香港创造了世界经济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现代意义上的香港经济,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且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经济转型前,香港已经利用自身优势条件,从以渔农为主转变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地区。香港位于世界航道要冲,同时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香港还拥有世界三大深水良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具有开展转口贸易的天然优势。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转口贸易很快发展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转口贸易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促成了香港的繁荣,但是由于产业带动效应微弱等原因,转口贸易本身很难带动香港经济的全面腾飞,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选择。1、第一次经济转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朝中两国实行禁运,香港赖以生存的转口贸易衰落,香港被迫走上了发展工业的道路,这是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香港的工业模式是“两头在外、出口导向”,通过海港从外地运来原料、材料、半成品、能源、设备,依靠从大陆迁移过来的大量劳动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生产日用消费品,远销东南亚和世界各地。而解放前夕从上海、广东等地来的工商业者为此时香港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0年代末,香港制造工业产值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0%,成衣、手表、时钟、玩具等十种产品的出口名列世界首位。香港产品出口的比重则由50年代初的10%左右增加到80%左右,这标志着香港经济结构已由转口贸易为主转变为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轻工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到了70年代,香港工业生产从开始过去的低档、“劳动密集型”向高档、“技术密集型”转变。五六十年代香港工业的“重臣”纺织业和制衣业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让位于机械、电子、玩具等工业,并向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香港的工业化过程改变了香港经济发展轨迹,香港实现了经济起飞。自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时间内,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从一个转口贸易为主的第5页共22页第4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