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VIP免费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_第1页
1/10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_第2页
2/10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_第3页
3/10
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混凝土网[2005-9-7]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回顾,提出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是今后我国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解决当前泵送混凝土普遍存在的早期开裂趋势明显的主要技术途径。对制约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水泥品质、现行规范和施工养护工艺等因素作了深入阐述。[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高性能水泥;混凝土体积稳定性;配合比设计Someponderationon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XIAWei(ShanhaiBuildingMaterialConcreteProductCo,Ltd.,Shanghai201803,China)Abstract:Itisputforward,byreviewingontheresearchesandapplicatonsofHSC/HPC,thatthehighperformingofordinaryconcreteisamainaimof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HPCinthefuture,andalsoisatechnicalwaywhichwillsolvecrackingproblemofordinarypumpingconcreteatearlyage.Theinfluencingfactorsupon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HPCincludingcementquality,presentspecification,curingconditionsarediscussed.Keywords:highperformanceconcrete;industrialdevelopment;highperformingofordinaryconcrete;highperformancecement;volumestabilityofconcrete;designingofmixingproportion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应用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高强混凝土研究热,提升了我国混凝土技术的总体水平,带动了制品成套机械、施工技术和水泥制造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C80~C100的高强混凝土陆续应用于大跨度桥梁、海军工程、先张法PHC管桩和铁路PC及轨枕制品等[1]。毋庸置疑,高强混凝土工程应用作为一种技术储备,为此后的高性能混凝土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建设热潮,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开发普及,泵送混凝土技术日臻成熟。自1981年上海宾馆首次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以来,垂直泵送高程以80m为起点,屡创新高。继1989年158m高的上海南浦大桥主塔采用C40泵送混凝土后,广东国际大厦创造了一级泵送200m的纪录,并在顶层飞机坪成功应用了C60泵送混凝土[1];1995年上海杨浦大桥主塔C50高强混凝土泵送高度再次被刷新,达到了208m;1997年88层金茂大厦则创下C40混凝土一次泵送382.5m的世界纪录[2]。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高泵程混凝土大多属于满足早强要求的高强混凝土范畴。在混凝土质量上,要求“早强不早凝”,如南浦大桥C40混凝土要求三天强度达70%,凝结时间大于12h。当时的混凝土配比设计大多采用以普通水泥为主,少量掺有10%的普通粉煤灰并复合缓凝效果的高效减水剂[1]。与此同时,以耐久性为标志的高性能混凝土概念引入我国,赋予了现代混凝土技术除满足高强、流态化之外新的技术内涵。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符合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它的研发引起了现代混凝土技术的深刻变革。优质矿物外掺料已成为现代混凝土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第六组分。上海市率先于1998年、1999年颁布实施“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用技术规程”,为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水平连续多年突破100%,粉煤灰已从单一的道路填筑,应用到墙体材料、陶粒制造、水泥和混凝土外掺料及预拌商品砂浆等建材生产各个领域。此外,减水率30%以上,保塑性、水泥适应性俱佳的氨基磺酸盐系列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功能型复合高性能外掺料的研发,均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中矿渣微粉作为一种新型可大量替代水泥的活性掺合料,上海市于1997年起,在矿渣微粉的制成工艺、混凝土材性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矿渣微粉混凝土应用的代表作有:1998年1月上海教育电视台综合楼基础一次性浇捣C40P6泵送混凝土3000m3,采用矿渣微粉和粉煤灰双掺技术,胶结材用量430kg/m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