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思考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为了更好地抓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笔者结合**实际,对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发展现状及问题。自**年以来,我县先后建设通乡水泥路259公里,完成通畅公路500多公里,基本实现了90%以上的乡镇通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目前,农村公路要乘势而上仍需破解“三大难题”:一是资金难题。目前,县级财政困难,乡镇财政更是负债运行,在县、乡财政都不宽裕的情况下,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近年来,虽然我县采取群众捐助、施工队垫支的办法解决一部分启动资金,但后续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进度。二是技术难题。部分农村公路由村里组织群众修建,不仅缺乏建设资金,而且缺乏过硬的技术指导。桥涵、边沟等配套工程的质量与公路防护的实际需要相比差距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容易出现塌方、断板、龟裂、起拱等现象。三是管理难题。农村公路紧邻农家经过农田,在路上随意晒谷打草、堆放建筑材料、敞放牲畜的现象经常出现,毁损路面、侵占路肩的行为时有发生。受权属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公路陷入了县乡管不了、村组管不好的“两难”境地。二、对策及主要措施1.合力建设。一要科学规划。要突出抓好农村“出口路”建设,即优先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的出口公路建设;要突出抓好农村“经济路”建设,即优先抓好与资源开发、旅游开发联系紧密,交通量较大的公路建设;要抓好农村“断头路”建设,即逐步打通具备建设条件的断头路,把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公路连成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农村公路设计等级标准,防止因路面狭窄造成车辆交汇困难的情况发生。要优先安排交通量大且群众积极性高的农村公路项目,要统一规划农村公路“错车台”,让农村公路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要切实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第1页共4页与农村资源开发相结合,与农村城镇建设结合,与干线公路建设相结合。二要重点推进。首先要领导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要层层组建农村公路建设专门机构,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机制,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与年度经济工作任务一同考核。要层层签订农村公路建设责任状,将建设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并逐步建立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的责任体制。要结合当地财政状况和工作实际,出台有利于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的扶持措施。其次要示范推进。要着力宣传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工作调度等方式,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均衡发展。三要因地制宜。农村公路建设要综合考虑地形条件、资金能力、交通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等级、技术标准和实施序列,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量力而行。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不搞硬性摊派,绝不能因为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增加农民负担。二是把握标准。在建设标准上绝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地形特点,科学选用技术指标,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就地取材。要高度重视排水和防护,不断提高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行车安全。要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减少征地拆迁,避免占用耕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三是讲求实效。要针对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技术人员少的实际,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要对乡镇分管负责人、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项目经理、质量监督管理员进行分期培训,为基层培养技术骨干力量。要引导乡镇、村组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村长作为义务质量监督员,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关键工序的施工。四要社会参与。一是增加政府投入。政府要逐年增加财政投入。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乡村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交通部门可以采取预拨的方式,为农村公路建设注入启动资金;财政部门可以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