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湘教版科学六上3.4《岩石变化》word说课稿《岩石也变化》一课是湘教版科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同学经历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究过程,使同学认识冷热、水流等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能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2.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讨论过程,在经历活动中提高同学的观察、实验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3.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教学的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掌握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教学准备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镊子,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学过程:我用谈话的方式:(出示:一块岩石)这是什么?它上万年前就是这样吗?那上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吗?你的意思就是说岩石会……(发生变化)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板,同时引出课题。然后欣赏关于岩石的一些风光动画图片,使同学想起各种影响岩石变化的因素,并加以猜想。培育同学的想象能力。然后根据同学的猜想,模拟到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同学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2.同学讲出古人的方法。3.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4.善实验方案,交待注意事项。在这个实验中培育同学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进展。这个实验可能运用的时间较多,老师要适时巡视辅导,缩短实验的时间。同学实验完后、汇报沟通。然后联系自然界中的岩石也会遭遇温度的冷热变化而变化,这种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再通过水流作用对岩石变化的两个实验来说明自然界的岩石变化是需要常年累月、长期变化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稀碳酸溶液,对岩石变化的影响使自然界中形成了石钟乳,然后观看一段石钟乳的形成的录象。加深映像。最后老师小结谈话,激发同学的讨论欲望,其实在自然界中对岩石的变化有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科学上把他们称之为风化附送:2024秋湘教版科学六上3.5《走进矿产》word教案教学目标1、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2、继续训练同学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3、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同学的自豪之情。科学知识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3、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准备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课前同学收集有关介绍煤的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资料。老师准备相关音像资料和图片。制作好课件。教学内容一、教学导入1、出示常见的几种矿产或矿物图片,请他们说出这几种矿产或矿物能为我们提供什么?2、同学回答。3、提问:听到这些后,你们想到了什么?4、过渡:在我们的周围,如玻璃、小刀、铅笔盒、铅笔、钢笔、圆珠笔、衣服、电线、塑料、工具、车船……它们都与矿产资源有关,矿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矿产,你们还了解多少呢?5、老师适时评价鼓舞。二、活动(一)了解矿物1、同学观察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讨论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纳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3、老师谈话:在讨论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