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王庄乡(纸坊村)项目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实施规划前言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西南距济宁45公里。北依泰山,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13′,北纬35°29′-35°49′。南北最大纵距3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总面积814.73平方公里。曲阜市境内百余座山头绵亘在东、北、南三面边境线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山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山丘与平原之比为3:7,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海拔548.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程庄,海拔47米,城区中心海拔60.5米。曲阜市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丰沛,具有多春旱、夏季多雨,秋季又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境内年平均太阳幅射热量120.23千卡/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463.2小时,常年平均气温15.2℃,常年降雨量894.2毫米,常年无霜期199天,年平均风速1.8米/秒。全市生物资源繁多。粮食作物15种,115个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绿豆、地瓜、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常种的蔬菜、瓜果类作物有40余种。各类花卉135种,其中:兰花为“市花”。药材120余种。林木有1乔、灌、花木140种及变种。经济树主要有苹果、桃、杏、梨、山楂等29种。观赏树有桧、柏、银杏、雪松、丁香等49种,其中:桧柏为“市树”。水生植物26种。曲阜市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炎帝、黄帝、少昊徙都于此。曲阜,商为奄国都,周为鲁国都,公元596年初定市名为曲阜,因“鲁城中有阜,逶曲长七八里”而得名。曲阜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举世无双。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京沪铁路斜掠西北,兖石铁路横贯东南,兖南铁路环绕腹地。京福高速公路及104国道贯通南北,日东高速公路及327国道横穿东西,乡乡通柏油公路。全市有火车站9处,铁路长度为82.2公里,公路里程514公里。曲阜市现辖2办、6镇、4乡,395个村街(居)民委员会。2004年人口达到64万人,人口密度为770人/KM2。复垦方案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范建设用地整理(复垦)行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建设用地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国家继续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将土地资源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的重要举措,是国土部门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一条很好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2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国土资发[2005]168号)的要求和相关法规,经研究确定申报本项目,并编制了项目区土地复垦方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推进农村居民点拆旧复垦,特制定本项目规划,力求通过用地布局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1.2编制原则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以科学结合项目区地形、地势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1.2.1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原则。项目区内建新地块与拆旧地块严格对应。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1.2.2规划规模控制原则。一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二是下达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计划周转指标,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1.2.3项目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