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保护主义”(tradeprotectionism)一词,在国际贸易中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各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种种保护措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却有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全面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中国企业怎么办,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从历史到现实,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国际贸易政府干预政策。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种对立性政策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领域的现实图景。第一节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对我国外贸经济的挑战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总的特点是: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一、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特点解析【镜头回放】2002年1月30日,欧盟理事会以我国舟山地区生产的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暂停进口我国的动物源性产品。此后,匈牙利、俄罗斯、沙特、墨西哥、阿联酋迪拜酋长国纷纷以此为由,对中国大陆的禽肉、蜂蜜实行进口限制。结果,2002年我国禽肉产品出口下降32.9%,蜂蜜下降16.7%。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主要由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反倾销;二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但无论是反倾销还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都表现出以下共同的特点:特点一:90年代以来相关事件大幅增加。拿反倾销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反倾销案件年均只有30来件;70年代增加到40件左右;80年代增加较快,但年均也只有174件。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半期以来,反倾销案件迅猛发展。从1995年1月1日到2003年6月30日,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总共达到2284件,平均每年269件左右。特点二: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频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1995年1月1日到2003年6月30日,有半数以上的反倾销调查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国集中在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少数国家。从数量上看,印度在上述时期里共发起344件反倾销调查,超过美国的308件。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目前的国际贸易摩擦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制裁,平均的涉案金额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有关金额。比如2002年8月30日,WTO对美欧贸易摩擦的裁决,涉案金额达到40亿美元,成为WTO成立以来裁定的数额最大的一次贸易纠纷。此外,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构筑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不管金额大小,都有很大的扩散效应,我国舟山地区冻虾仁接连遭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