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战役式直销模式的产生背景、内涵和基本框架一、“战役式”直销模式的产生背景1、战役式直销模式是五代营销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应用。目前营销界公认营销理论的出现是在1900年前后,到2005年全球的营销理论经过五个大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相互关联但是又有本质不同和本质差异的营销理论。第一代营销是“渠道为王”的阶段,主要解决的是物流配送问题,这个阶段对应于中国是在1990年,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仍然是供小于求,特别是汽车属于紧缺商品,只有有渠道就能销售。第二代营销是初步竞争阶段。随着市场的发展,光有渠道的开发已经不能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开发,部分品牌开始在某个单一的功能方面开展创新,比如在产品方面的创新,或者在传播方面的创新,但还不是系统的化的创新。这个阶段对应于中国是在1995年。第三代营销是系统4P理论。她产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最早由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提出。当时的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竞争远没有现在激烈。4P理论是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它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抽象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普及。4P理论在营销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营销问题的基本模式。但是4P理论主要是从供方出发来研究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如何在竞争在取胜,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4P理论是管理学的木桶原理在营销学的应用,只强调把木桶做齐,忽视了把木桶做多大的问题,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因此诞生了第四代营销理论——以追求消费者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4C理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把消费者和企业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4C理论虽是4P理论的转化和发展,但被动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色彩较浓。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双赢关系、关联关系等。因此市场的发展及其对4P和4C的回应,需要企业从更高层次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更有效的长期关系。于是出现了第五代营销理论,即以建立共同价值需求为目标的4R营销理论。4R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以竞争为导向,着眼于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与双赢,体现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价值战略共享,又称为战略价值共享理论。营销理论来源于营销实践,但高于实践,并对营销实践进行指导。福田公司是在中国汽车界最早应用各代营销理论的企业,福田公司成立之初,以产品创新与传播创新等单一功能性创新营销,迅速成长创造了单一汽车品种年销售10万辆的奇迹。福田公司又是中国汽车界最早应用系统4P理论的企业,这一时期奠定了福田汽车商用车第一的地位。根据目前中国营销理论的应用状况,大量的企业仍处于4P理论阶段,只有少数企业进入4C理论阶段,开始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福田公司深入研究了五代营销理论体系的发展,我们认为4P、4C、4R理论必须联合应用。4P营销理论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4C营销理论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重点关注消费者的需求,4R则是站在竞争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客户以及市场的需求,这三者结合起来,则即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也关注企业外部的价值,包括供应链价值、分销链价值以及客户价值。因此福田公司确定了创新应用五代营销理论体系的营销思想,即强化第四代营销理论应用,尝试第五代营销理论应用,探索创新新的营销模式,战役式直销模式则是其中的创新营销模式应用之一。2、战役式直销模式是福田汽车发展的战略需要。福田汽车的营销模式伴随营销理论的发展应用,也在不断的创新。从最初的单一渠道分销模式,到多品牌分网营销模式,再到组合品牌柔性网络分销模式。但不论是分网还是合网分销,始终是建立在单向终端营销模式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与营销模式的趋同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快速提高终端销售能力,提升终端经营管理水平,成为难点。在终端的经销商层面,也暴露出方式简单,缺乏差异化的种种问题:习惯于“坐销”,缺乏“行销”的经营意识和挖掘客户的能力;过度重视存量营销(单纯的“销售产品观念”),忽视增量营销(通过提升客户增值服务能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