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研究对象:用户(消费者)心理学VS设计师心理学二.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了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感觉的多通道:“通道”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三.阈限:绝对阈限(心理物理学):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差别阈限: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阈限的运用:不易察觉的变化,设计者担心过大规模的换型会影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在设计时一般进行“差别阈限”内的改变,在大众一定熟悉程度逐步演变四.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第2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别与识别客体。?知觉组织的一般规律:简洁律,恒常律,图与底,错觉轮廓,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深度知觉?恒常律: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画面中的情境线索;二是人们的先验知识。?图与底*“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是被看成用来衬托图的背景。*图比底,轮廓较为完整,封闭,形状较为规则,面积比较小,色彩比较浅;此外,更重要是能组织成为一定意义的区域倾向于感觉为图。*“两难图形”:图底区别就不太明显。两可图形是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使人们能对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原因:1、画面内存在有规则的空白,人们试图赋予它意义;2、人的知觉系统倾向于将事物组合成简单、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接近律、相似律的本质上都是人们在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接近的元素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深度知觉*人们的视觉所观测到的外界世界是二维的,但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三维的,这是因为人的感知能通过一定的关于深度的信息确定深度。*深度知觉产生包括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原因:1、主体:人双眼提供的视差和视轴辐合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生理机制。2、客体:所观测对象的图形为感知提供了深度线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中的元素,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主要深度知觉线索包括:1、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2、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筑效果图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3、插入: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4、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5、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比低饱和度的颜色显得近。五.辨认和识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重信息加工模型。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主体将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大脑,抽取并加工相关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称为概念驱动的加工,人过去的知觉经验、知识、动机和背景影响他的识别六.记忆的过程:?识记;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保持;把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回忆;认知心理学称为信息的“提取”,作为认知或思维活动材料的过程。七.记忆中的原型与图式?原型:典型特征的总和?图式:关于事物、人、情境框架或知识群。原型对识别的影响——“泛化”与“混淆?“泛化”:一,人们再认对象时,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典型性特征加以比对,有较多典型特征的对象即可被识别出来,有时一些具有类似特征的对象也能被识别出来。二,具有较多相似特征的不同对象也可能被当作同一对象。?“混淆”:程度与主体对再认对象的熟悉程度相关。对象的细节信息通过一次次的重复学习不断获得补充,学习次数越多、越熟第3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3页悉的对象在记忆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