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经验交流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将民生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社会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给以民生及社会建设为关注重点的民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怎样解决好社会公平与效率、团结与活力、为民解困与发挥积极性,以及解决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政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十七大战略布局下认真审视民政工作,科学定位民政工作,奋力推进民政工作。一、民政工作的挑战与机遇更加凸显十七大报告深刻剖析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民政工作提出了系列富有挑战性的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社会事务十分繁杂的民政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强工作信心。十七大提出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理念,为民政工作创造了难得的理论依据和氛围。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从改革开放初的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后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之后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现在强调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形成今天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而且社会建设的力度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而且经过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民政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制度、设施、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近年来,以第1页共5页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我国民政工作处在重要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紧扣和谐主题,立足科学发展,做大做强民政工作。二、民政工作的思路与目标更加明确按照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民政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十七大明确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与此相适应,对涉及到民政工作的各项社会管理与服务都有明确要求。包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等等。民政部门要按照十七大指明的方向积极作为,进一步深化民政工作宗旨的认识,增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尤其是贫困群体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通过民政工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努力促进和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赋予民政部门的历史使命,也是民政工作的奋斗目标。三、民政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更加繁重十七大战略布局中有多处直接涉及到民政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这在历届党代会中是空前的。通过对十七大报告中所包含的民政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职责与任务具有如下特点:第2页共5页一是涉及的职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