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土门三小徐万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课前准备:卷尺、正方形纸、圆形纸。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了解分数的产生1、教师拿出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思考:若用米作单位能得到整数吗?2、分苹果,1个苹果分给2人,每人得到的都是整个苹果吗?3、揭示课题: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中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本节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二、参与活动,自主探索,揭示分数的意义1、操作。师:在四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出几个分数吗?(学生自由答)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能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这个分数吗?师:好!下面就请四人一组,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这个分数。(材料:一张正方形纸、1个圆形)(师发材料,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2、交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每组同学都用手中的材料表示出了,下面我们就互相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先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争先恐后,纷纷来到展台前)(说明: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生: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生:我是把一张圆形的纸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出示图片让学生继续感受这一概念。3、认识单位“1”。师:刚才在表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生:……师:在表示的过程中,我们是把一张纸、一条线段、八只小猫、四个苹果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分别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通常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又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请学生举例单位“1”,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师强调单位“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4、概括分数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许多分数的例子,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2—3名学生说)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师:“1”为什么要加引号?生:不但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单位“1”,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所以加引号。师:不平均分行不行?生:不行。5、认识分数单位师生共同完成分糖练习。师:同学们在做这道练习题是我们有什么发现?生:…………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就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师:同学们分数的书写顺序是怎样的?它们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生:…………。强调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的含义。师: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也有单位: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板书)练习几个分数单位。师:说说分数单位的特点。生:化们都是几分之一。(因为它是表示其中的一份)三、分层练习教材47页1-4题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