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事项: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 word 中 ,在 word 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 2 节《高亢的西北腔》科目: 音乐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一班课时:第一课时提供者:王连生单位:天津宝坻教研室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着力以《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来探究民歌的产生、地方特点、地方风格、曲调风格、以及民歌所产生的影响等。比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这首歌的歌词采纳“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纳“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讨论民歌。”因此本课将通过典型的民歌来展开学习,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旋律,探究民歌的继承与发扬和传承。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倾听、演唱、比较、探究、沟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初步了解了有关于民歌的一些知识,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需深化的学习和探讨,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上不同于初中阶段,需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