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Part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目录Part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Part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2018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动乡村的“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9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两个趋向”论断,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早期像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来自于对别国的掠夺之外)的工业发展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工业发展靠从农业中汲取资金。第一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第二个趋向,即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2003年、2004年情况从教育方面看一些农村的教育是农民办的,包括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的,当时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方面看2004年,接近8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农民的欢迎,截至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近7.26亿人,参合率达86%,2008年6月已经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2005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税减免政策梳理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通过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农业税减免政策梳理2005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2006年1月1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四大补贴”政策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从2004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地亩数面积计算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从2006年开始实施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实行了“四大补贴”政策。虽然现在已经对“四大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但当时“四大补贴”政策的实施是有重要意义的,深受农民欢迎。最低收购价格政策2004年、2005年主要是对稻谷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2006年开始对小麦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村公共事业发展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对全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