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全球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从世界范围来看,电信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移动通信一直是全球电信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发展势头令人瞩目。概括地讲,全球手机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1.市场持续向好,发展中国家市场高速增长。从2001年开始,由于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9.11事件以及3G投资决策失误的影响,全球手机产业增长缓慢,2001年当年手机销售量出现负增长,2002年增长率也仅为2.4%,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2000年高达60%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全球手机市场自2002年末开始呈现复苏迹象。2003年,全球手机市场更加活跃,出现大幅增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手机销售量为4.18亿部,2004年达到6.74亿部,2005年增长到8.25亿部。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增长,同时,手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也在成熟市场中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手机销量增长的势头仍在持续。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全球各个地区的手机普及率,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手机普及率还非常低。截至2004年,越南、柬埔寨、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均在5%以下。然而,我们也从中清楚地看到,尽管发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很低,但增长迅速,增长率大都在50%以上,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照相手机、3G手机前景广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对话工具,而是成为一种集话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个人通信终端。因此,照相手机、3G手机等高技术含量的手机,正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05年,照相手机出货量为3.65亿部,同比增长62%。如按全部手机出货量来计算,照相手机普及率达到45%。预计到2009年,照相手机出货量将比2005年增加1.5倍,年出货量达到9.1亿部。同时,3G手机的市场也在迅速扩张。2004年3G手机的出货量只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预计,2006年3G手机全球销售量可达1亿部,2008年将增至2亿部。3.手机市场竞争激烈。2003年前,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等手机制造商占全球手机市场的2/3。但是,受到日、韩手机的挑战,两年时间里西门子和阿尔卡特就退出了前五名的位置。现在,全球五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电子、LG电子(600602)(行情,资讯)和索尼爱立信,占有了全球手机市场75%的份额。4.产业链垂直化分工日趋明显。一是美国在手机芯片制造领域优势明显。每颗手机芯片的价值约为25美元~50美元,占手机成本的50%~70%,也是手机生产价值链中利润最高的部分。目前,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价值在数百亿美元。庞大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如美国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等公司,同时微软也积极与手机芯片主要供应商结盟,并为手机制造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二是日韩手机产业凭附加功能、外观设计而崛起。日韩路线比较相似,在技术上没有优势,但凭借设计打开了局面。其共同点就是重视用户的需求,重视手机应用内容的开发,还兼具日韩电子产品一贯精巧、周密的特点。目前,日韩的手机从外形上已经超越了欧美手机。所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端于欧美,但是在2.5代移动通信,尤其是非语音业务的拓展上最成功的却是日韩。三是韩国和中国成为全球手机的主要制造基地。目前,韩国和中国的手机制造能力已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手机跨国厂商纷纷将生产业务外包给台湾地区及亚洲地区的其他制造商,使这一地区产量迅速增长。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其中2005年手机产量达到3.03亿部,约占当年全球手机产量的36.8%。据业界资料统计表明,韩国制造的手机销量也极为可观,全世界销售的每4部手机中就有1部为韩国制造的。5.零部件供应问题凸显。由于手机生产商都希望生产出具有最新功能的手机,因此市场对新型零部件需求特别大。可是,许多零部件制造商现有的生产线技术相对落后,只能生产已有的定型产品,无法满足“手机功能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此外,由于一度受到行业萧条的影响,全球半导体产品供应商近年来几乎没有增加投资和扩张产能,因此,随着高科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