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抓住课堂契机VIP免费

抓住课堂契机_第1页
1/2
抓住课堂契机_第2页
2/2
抓住课堂契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最近我在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报刊时,看到一篇题为“基于生活体验的“童真作文”教学探索,我很喜欢。其中有一个案例值得分享:抓住课堂契机,把无形的教学变成有形的教学资源,随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任教二年级时,一个秋天的早晨,一位家长送来一束桂花,插在教室的花瓶里,芳香四溢。正在带领早读的我,发现孩子们惊喜的神情,有的还深深地吸了口气,样子好陶醉。我灵机一动,立即顺应孩子需求,引领他们观桂花、闻桂花、说桂花、猜桂花。孩子们七嘴八舌,不亦乐乎——有的说:一树桂花插在花瓶里‘金花色的花星星点点,像满天星星眨着眼睛。”有的说:金黄的桂花,好香呀!我好像泡在香气中洗澡呢?有的说:看到桂花,我想到妈妈从桂林带来的桂花糕,差点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有的说:我们要感谢方圆的爸爸,是他给我们送来了桂花,让我们闻到了香味,感受到了欢乐。随后这位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创作了一篇短文:金黄色的桂花,星星点点、多像天上的星星;香喷喷的桂花,香气浓浓,多像香水洒在空中。方圆爸爸,我们谢谢您是您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桂花啊桂花,我们喜欢你!你为我们送来了香气,送来了欢乐。多美的一篇短文,孩子们就这么轻松的表达出来了。当我看完这段文字后,我在想如果是同一情境,我该怎么做?也许我会很严肃的说,孩子们不要看了,想看下课在看,我们接着早读。此时,觉得早读一定要比孩子们看这束花来得重要。相比这位老师的做法,我的做法无疑就是忽略了孩子纯真的感受,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消退了孩子的观察欲望。试想孩子下课真的会看吗?就算看了,除了感官意识外,还会有什么呢?同样一个情境,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位教师对学生好奇心的关注和善于抓住课堂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的教学理念,值得我学习。读了这段文字,也让我想到了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们所分享资料中这位教师的做法无形当中,就已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所以,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一定刻意去强调,而是落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平日组织的活动中等等,都可以随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只要教师善于抓住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又何愁没有素材呢!久而久之学生从观察中得到了乐趣,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我也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果然有了一些成效。四年级第三单元的主题借物抒情。我在教学“小草”一课时,当讲到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时。学生突然说“老师我知道仙人球生命力也很顽强。我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们搬进这间教室都有一个月了,那盆仙人球好像都没有人给它浇过水,你看它还活着呢?是嘛?我走到窗台一看,还真是土干巴巴的已经裂开。看来孩子们比我细心多了这不是观察又是什么呢!”落红不是无情物“,这一课堂上的小小意外,难道不正是上天送来的最鲜活、最美妙、最现成的教学资源吗?想到这,我灵感迸发,决定“改阅读课为习作课”。我顺势拿起这盆仙人球。说,既然同学注意到了这盆仙人球,那咱么就观察一下这盆仙人球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当说到仙人球浑身长满了小刺,好像告诉你:只许看,不许摸要不你就会受伤的。有一位同学说,我知道仙人掌也有刺,另一位说芦荟也有刺,这一说不要紧,学生几乎把他们知道的带刺的植物都说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制止。我反问他们:这些带有刺的植物除了不能轻易触碰外,这些小刺长得一样吗?好像不一样,学生开始猜测起来。于是,我说,这样吧,如果家中有这些植物。回去观察观察,没有的可以查资料,如果对其他植物感兴趣也可以观察或查资料,了解他们的特点,明天我们在接着讨论。第二天,结合孩子们自己的观察和所查的资料,并仿照《小草》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口头练说,然后课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抓住课堂契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