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2.了解唐朝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3.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4.借助各类教学用具和课文中的图片、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1.除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各类图片辅助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其他资料来证实唐朝盛世的壮观景象,与课题中的“气象”相吻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2.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2.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了解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唐诗。难点: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唐人街”图片。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二、学习新课(一)社会经济的繁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至14页的内容了解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小组交流归纳: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哪四方面?第一,农业;第二,手工业;第三,商业;第四,海外贸易。下面我们看第一方面…1、农业唐朝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大发展,粟、麦、稻是唐代三大粮食作物,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量栽培早稻,麦稻轮作已经出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农业工具也比前代有所进步。那么,此时又出现了哪些先进农具呢?(曲辕犁、筒车)。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途吗?(翻土、灌溉)。媒体展示曲辕犁、筒车图片。2、手工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唐朝穿裙衫的妇女”,并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陶瓷业在唐朝有着重要发展。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是什么?(青瓷、白瓷和唐三彩)。过渡讲解:看到了这么多精美的饰品,你们是不是惊叹不已呀,现在我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长安城,去领略它宏大的规模、富丽的装扮和繁荣的商业吧!3、商业请同学们看课文13页的文字内容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如果你去游览,你会参观哪些地方,在途中你可能会遇到哪些人?(有少数民族的人吗?有外国人吗?)教师补充介绍:当时的长安城人口上百万,比我们现在镇江市市区人口还多。贸易兴盛、交往频繁,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海外贸易学生依据课本介绍唐朝海外贸易的情况。(二)开放的社会风气展示“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指出:此画描绘了外宾受到唐朝官员接待,等候会见太子的情景。想象一下:生活在唐代的你,平常会穿什么样的服饰?有朋自远方来,热情的你会怎样去盛情款待友人?衣:食:行:乐:学生回答后指出:唐代妇女地位较高,衣着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