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音与义。2.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如何翻译文言文1.用双音词解释单音词,字字对译,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实词。2.省略句要补出所省略的部分。3.倒装句要恢复正常语序,也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4.判断句一定要翻译出“是”字,被动句一定要翻译出“被”字。5.时间、人名、地名、官职名不翻译,照原样抄写。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2.关于“记”和《小石潭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3.寓情于景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知识预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è()翠wàn()连zhuì()清chè()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4.反复诵读课文,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课堂探究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蛇: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________寒:____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2)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3)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4)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5)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以)③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6)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②同游者:吴武陵…(游玩)(7)环:①如鸣佩环(名词,玉环)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包围)(8)乐: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欢乐、逗乐)(9)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它的,指潭水的)③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这里)2.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2)佁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3)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句式。(1)心乐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吾”,应为“吾心乐之”)(2)斗折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