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难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导入: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了解了1917——1937年的俄国的社会面貌。如果把这二十年俄国历史的发展比喻成一部电视剧的话,无疑主角是无产阶级,主要剧情则是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围绕着这一主题,俄国历史演绎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今天,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授课一、知识点梳理1、夺取政权: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2、巩固政权:人民委员会颁布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知识点并指点相关细节。见课件)二、重点强化1、列表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内容(追踪历史检测习题)2、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商业方面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工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农业方面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商业方面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工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农业方面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追踪历史检测习题)三、难点突破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1、学会辩证的历史观。2、过程①积极作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a、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b、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②消极作用:斯大林模式本身存在严重不足。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b、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追踪历史检测习题)四、随堂练习(见课件)五、课堂小结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建成,它并不意味着俄国历史发展的这部电视剧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深远的影响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进程。我们将一起在本册书的第十课领略其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