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基础知识2、逐步提高问题分析能力3、逐步掌握答题技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课的基本知识内容难点:对基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讲解、学生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默写默写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14课钢铁长城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1)海防建设①1949年中国第一支海军建立(华东军区海军)。②20世纪50~70年代海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③20世纪90年代海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扩大。(2)空军建设①20世纪50年代初,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经受了抗美援朝的考验,取得了辉煌成绩。②1956年自行仿制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造出轰炸机、强击机等飞机。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2.导弹部队的发展①任务:核反击。②组建:1966年,中学生复习学习,回答记忆通过复习,加强巩固学生所学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③种类:装备了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核武器。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①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③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2)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尼赫鲁和吴努发表联合声明。(4)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万隆会议(1)召开时间:1956年参加者:亚非独立国家。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议题: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的问题。(4)中国的贡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这次大会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会议成功的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周恩来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这次大会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学生复习学习,回答记忆通过复习,加强巩固学生所学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七十年代的外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①背景:a.新中国成立后,美学生复习学习,回答记忆通过复习,加强巩固学生所国对中国采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b.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转机。②过程:a.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b.1971年七月,基辛格访问中国。c.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意义: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年10月25日。②.地点: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③.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④.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次伟大胜利,便于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⑤.原因: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3)中日邦交正常化①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影响: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时间:2001年10月21日,地点:上海。(3)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4)参加者:江泽民、布什、普京等19位领导人。(5)结果:通过《上海共识》。(6)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学布置作业背诵复习基本知识内容通过背诵,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