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阳煤矿中学数学(教)学案课题20.2.2方差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重点、难点1.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1)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2)波动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二、巩固知识方差公式:S=其中n代表、代表三.例题解析:1.完成P125的讨论问题.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2、教材P154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3)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四.巩固练习:1.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2.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测试次数12345段巍1314131213金志强1013161412五.当堂检测: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S,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3.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4、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小爽10.810.911.010.711.111.110.811.010.710.9小兵10.910.910.810.811.010.910.811.110.910.8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小结与反思:本节我需要重点掌握的解题思想:本节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有:总结本节知识点,深刻理解本节的解题思想,建立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