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解决字词契约揽悲天悯人任重道远仁人志士朗读课文并填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理清结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一)谈苦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二)论乐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三)担责任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拓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恩惠()契约()讹诈()斟酌()弄巧成拙()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参考答案1.huìqìézhēnzhuō2.(1)事情做得合理,对自己对人都很坦然。(2)好象放下了沉重的负担(3)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4)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4(1)设问(2)引用(3)反问(4)对比5.C6.D7示例1: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多聪明、多体谅人、多懂事);示例2:人家的孩子比我强(好)。言外之意:你不如人家的孩子;你比人家的孩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