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单元絮语: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对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27、曹刿论战一、整体感知《曹刿论战》记述了齐鲁战争的情况,写得很有策略,并没有对战争的过程一一展开,而是以曹刿这个人物为中心,重点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着墨并不多。二、字词积累1、生字曹刿(guì)又何间焉(jiā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2、一词多义间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必以情(情:实情;感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4、词类活用一鼓作气(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三、篇章透视1、层次结构:全文共有三段。第一段写战前,写曹刿请见庄公并与之讨论进行的政治准备和用兵作战的条件。第二段写两军交战的实况。第三段,用补叙笔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2、中心思想:本文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3、写作特色: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四、句段赏析课文第三段是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谒”)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五、难点突破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2、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自主学习检测·课堂随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又何间焉()望其旗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肉食者鄙()虽不能察()3.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它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_______体史书。(2)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解释“齐人三鼓”以后攻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出有语病的一项()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5.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⑴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⑵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⑶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二、阅读题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选自,作者是春秋时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又何间焉()(2)小惠未遍()(3)公与...